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交城县旺英刺绣堆锦艺术大师解爱英正在进行创作。本报记者 王蕾 摄 |
漫步在省工艺美术展览馆内,细细欣赏一件件精美的工美艺术品……这已经成为太原理工大学退休老教授赵源礼每周末的“必修课”。
“每次看到这些精美的艺术品,总会受到震撼,觉得自己脑中可供形容的词汇匮乏。”赵老师说。
事实上,几乎每一个去参观过工美展览馆的人都曾被深深地震撼。作为文化大省,我省拥有多个传统而独特的工艺美术种类,而站在这些艺术品背后的,则是一批技术精湛的工美大师。
据了解,截至目前,我省已有传统漆器、文房四宝制砚、美术陶瓷、刺绣、石雕(刻)国家级大师8名,另外还有省政府命名的工艺美术和民间工艺美术大师49名。由这些大师兴办的企业、建立的工作室和研究所,已经成为工美行业发展的“领头雁”。近日,省传统工艺美术保护与发展协会负责人向记者透露,为了保护这些山西的工美“瑰宝”,这种由工美大师办企业的模式将持续发展,到“十二五”末逐步形成区域性工艺美术龙头,为全省发展“大工艺美术”产业集群积蓄力量。
工美龙头企业登场
平遥推光漆器、定襄晟龙木雕……通过一个个顶级的工美大师,带动一个个企业和品牌的发展,已经成为当下我省工艺美术界发展产业优势的一条成功之道。
作为传统工艺美术和手工艺品的资源大省,我省的特色手工艺和工艺美术品生产有着悠久的历史,一提起山西的木板年画、澄泥砚、漆器、青铜器、雕塑、堆锦、刺绣、皮影、木雕、石雕等艺术品,全国的工美行业人士纷纷称赞。可以说,我省的工美艺术涵盖了国家工艺美术行业的11大品类,在全国的工艺美术行业中占有重要位置。
近年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呼声越来越高,我省对这些工美艺术的支持与保护也加大了力度。一批工美大师兴办的平遥推光漆器、绛州澄泥砚、上党堆锦、翔龙黑陶、定襄晟龙木雕、平定刻花瓷和砂器等企业和品牌,迅速成为行业发展的“龙头”。
细心的人不难发现,近年来,在我省一些著名旅游景点游玩时,较过去已经能时常看到具有山西特色的旅游纪念品了,这些纪念品中更是不乏我省的特色手工艺品和工艺美术品。行走在企业竞争的市场中,又活跃在文化旅游的舞台上,这些工美企业和品牌不仅彰显了工美行业魅力的亮点,更成为宣传我省文化的一张名片。
示范园区陆续开建
“平遥县已经连续举办了三届‘漆文化艺术节’,并依托社会力量办起了漆器博物馆。”省传统工艺美术保护与发展协会理事长、山西宏艺首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宏斌告诉记者,近年来他们惊喜地看到,各市县发展区域经济的产业集群中,工美大师所创的品牌和企业正在逐步纳入地方经济发展规划。
“不过,比较遗憾的是,我省尚无一处集全省传统工艺品、旅游纪念品、礼品设计、研发、展览展示、交流、经营销售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基地。”李宏斌表示,目前,由山西宏艺首饰股份有限公司投资的工艺示范园正在晋中建设。“园区的建成,将实现我省工艺美术界几代人多年来的夙愿。”李宏斌感慨道。
记者了解到,坐落在晋中榆次工业园区内的工艺美术示范区是该工业园的重点项目之一,占地近30亩。按照规划,到今年下半年将完成主体施工,进入装潢布局阶段,于2014年全部建成。该工艺园区采用的是传统园林式的建筑风格,实现设计研发、创意、生产、产品展示一条龙服务。游人来到这里,就像进入了一座生动的博物馆,不仅可以看到由原料变成工艺品的整个过程,还能从中能学到一些相关知识。
期盼相关法规出台
谈起目前我省的工艺品、旅游纪念品市场较为疲软的现状,省工艺美术大师评委、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段改芳一针见血:其原因不在于没有好作品,也不在于无人欣赏,而是缺乏沟通的桥梁:想买的人找不到卖主,想卖的人又找不到买主。“归根结底,就是我省现在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难以对这些‘文化宝藏’给与有力的支持和保护。”段改芳说。
记者了解到,1997年,国务院颁布了《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随后,北京、上海、浙江、江苏等全国重点工艺美术省市相继制定了相关规定,通过立法对地域传统工艺美术加以保护,而山西目前还未出台相关的管理办法。
记者了解到,为了保护传统工艺美术行业,在相关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广东省日前也已经研发出“RFID工艺美术品防伪认证”,解决了工艺美术品的真伪识别和价值认证难题。对此,省工艺美术大师评委、高级工艺美术师杨伯珠也表示:“传统工艺的保护、民间手工艺的传承、现代工美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政策的扶持。山西的工美人都盼望着相关法规和配套文件的早日出台。”
相信随着工艺美术创意产业园区的建成,我省的工艺美术品“大家庭”将更加丰富多彩、充满魅力,而工艺美术产业也将吸引更多的外来资金和民间资本的投入,早日发展成为真正的山西“大工艺美术”将指日可待。
本报记者 王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