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头版头条头版头条

谁来切断汽车的“黑尾巴”?

来源: 作者:李青 发布时间:2013/4/30 9:40:44

    “一到上下班的高峰期,街上的机动车就多得吓人,空气中全是汽车尾气的味道!”刚下班回家的太原市民小张向家人抱怨道。

    事实上,机动车的尾气污染问题早已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由于机动车尾气排放氮氧化物占城市氮氧化物排放总量的比重越来越大,汽车“黑尾巴”的治理问题也日益严峻。作为机动车保有量达80余万辆的城市,如何切断汽车的“黑尾巴”,已经成为省城亟待解决的问题。

    尾气污染问题日益严峻

    今年以来,国内各城市雾霾天气频现,而这样的污染问题与机动车排放的氮氧化物、碳氢化物等颗粒物存在着明显的关系。环保专家表示,机动车冒黑烟的根本原因是燃油不正常燃烧与燃烧不完全引起的,特别是柴油。如果喷入的柴油没有得到充分燃烧,柴油就会分解聚合形成碳烟,这种固化的碳烟比气化的燃油反应速度慢得多,来不及燃烧便被排放出来成了机动车的“黑尾巴”。

    记者了解到,随着太原市经济的迅速发展,特别是2005年以后,该市机动车年平均增长率高达20%。截至2012年年底,太原的机动车保有量已达到799189辆,是2005年的3.48倍。而太原市交警部门相关负责人为记者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到目前为止,太原机动车保有量已达到81万余辆,这其中,尾气排放没有达到国四也就是俗称“绿标车”标准的“黄标车”就有4.7万辆。

    与此同时,太原市大气颗粒物解析研究也表明,机动车尾气排放的PM10贡献率为22.5%,PM2.5贡献率为30%。太原市空气污染已经呈现出煤烟型和汽车尾气复合型污染的特点,机动车污染防治形势日益严峻。

    据介绍,容易冒黑烟的车辆主要集中于公交车和通勤车、土方车、报废车、拼装车、农用车,特别是农用车有很多车辆无牌无证,发动机燃烧机理简单,添加的柴油全部为普通柴油,产生的污染物无组织直接排放,目前太原在农用车的管理上存在盲点,处于失控状态。

    监管新政“呼之欲出”

    近年来,为了治理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太原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提高新车注册和转入车辆环保门槛、建立健全机动车环保定期检测制度、推进“无标”和“黄标”车辆限行措施、加大对老旧车辆的淘汰力度、大力推广车用清洁能源、建成覆盖全市的机动车污染防治在线监控和环保标志管理网络平台等等。

    然而,面对机动车增长速度居高不下、道路交通拥堵繁忙的现状,这些防治措施起到的效果差强人意。

    太原市交警支队副支队长王毅说,在北京等大城市,早就对“黄标车”实行了禁行。相比较下,在对“黄标车”治理方面,太原在全国范围内处在与经济发展基本同步的水平。

    如今行驶在太原的街道上,很多司机都能注意到,在进入市中心区7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都有“黄标车”的限行标志。目前,交警部门掌握到的情况是,2000年以前注册的汽油车、2008年以前注册的柴油车全是“黄标车”,2008年到现在的面包车等都是“黄标车”。

    环保人士建议,对于“黄标车”,特别是通勤车和公交车,能换就换、该淘汰则淘汰,如果淘汰不了,就要想办法治理。公交车辆中,建议没有实施油改气的调到郊区边缘等地。

    记者从交警部门获悉,下一步,他们将进行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先从大轿车开始,如大巴、通勤车之类的中重型轿车以及服务类单位的车辆,要想进入市区,须到交警部门办理市区通行证,而通行证的办理也将进行严格卡控。

    切断“黑尾巴”任重道远

    对于治理车辆“冒黑烟”的做法,记者了解到,国内郑州、广东、济南、长沙等省市,大多采用环保和交警部门配合的方法,查处暂扣与责令限期整改结合,并相应加大对这些车辆的处罚力度。

    显而易见的是,要治理机动车尾气污染,根本还在于各车辆用户单位及个人提高觉悟和意识,需要大家协力配合、积极淘汰不合标准的车辆。

    我省物流规模较大的太钢集团一位负责人表示,将以最快速度淘汰不合标准的车辆,以达到治理目的。太原市公交集团公司一位负责人也告诉记者,太原公交车将在今年年底前全面实现气化,183台柴油公交车辆全部淘汰。

    记者发稿前获悉,太原市政府将进一步加大老旧车辆的报废力度,对2003年以前注册的8637辆“黄标车”进行强制报废。从今年7月1日起,将对柴油车和重型汽油车实施国四排放标准。今年年底前,太原市的机动车环保检验与安全数据实现网络共享,严禁没有环保标志的车辆进入市区。相信这些措施的实施,必将对机动车尾气污染的治理起到积极的作用。

 

 本报记者 王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