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文化

不随时俯仰 自得真风流

来源:山西经济网 作者:流 霜 发布时间:2016/12/29 9:49:25

气韵不可学。此生而知之,自然天授。然也有学得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

                                                                                                                              ——明·董其昌

许英辉是1994年从中央美术学院民间美术系毕业的,当时的老师有靳之林、乔晓光、吕胜中等等,这样的师徒风义有20多个年头了。这20年,时运交移,人生代谢,艺术的圈子更是日新月异,色彩纷呈,让人眼花缭乱。然则画家是社会成员的一分子,就像大河中的一个水滴,无法选择历史的境遇,更无法改变水的性质。身处当今多元文化碰撞形成巨大漩涡期,画家对风格的定位、选择、取舍,亦不是简单堆叠的吸收借鉴,而是在自我存在基础上的扬弃,对自我内在精神的遵循。

于是,我们惊喜地看到许先生卓然而立,时刻保持清醒,不管是对流淌千年的传统文化,以及西方的外来文化,还是自己脚下的母土文化,度己之需取之,在广袤的艺术厚土上播种自己的理想,其大智隐于含蓄的力作时时带给我们新的感受,新的期待。

许先生天生纵逸之才,于本心处得天授。乡土背景以及民间美术的专业积淀,在其艺术作品中充斥着各种传统的民间符号和抽象夸张的人像,剥离了具象,有着生命的激荡、狂欢和明媚的忧伤。与诗人荷尔德林一样,艺术家许英辉也是神圣尺度的信仰者和领受者,如此之信仰和领受奠定了许先生艺术世界的“精神张力景观”。如一系列具有神性思考和表达的作品,如《神之格思》系列、《稷神》系列等,将神话、传说、志异故事等等重新演绎,用其独特的画语呈现神圣之光降临的艺术观感,画面色泽秾艳,拙朴天然去雕饰,人物造型奇幻诡谲而无拘无束、浑朴简明而又活泼奔放,构图灵活多变、激情洋溢,既至情至性,又富有哲理;既抽而有象,又不乏形式感。既反映了画家对生命的礼赞,也是画家立足于神性之维表达对自然的思考,以灵魂行走的方式走出民族性艺术和现代性艺术的局限,在艰难地走向艺术与神性关联的途中,他的灵魂行走为中国艺术别开一神性的哲思空间。

在当下开启的“用当代水墨重塑经典”之路上,许先生的《水浒人物》是尤为引人关注的一个作品系列,通过这个系列,他由自然神性和生命精神的母题转向了民间情怀的母题。于艺术样式来说,小说与绘画全然不同。前者是时间的艺术,后者以空间的表现取胜。而高明的绘画同样能让观赏者产生超越具体画面的联想,驶向永恒的时间之河。“画说”名著,必须做整体性的谋篇布局和文学性的内在嫁接,故而对《水浒》的再创作,不是一种尝试性的创作,而是以更高的艺术向度和更多元的审美维度,向自己发出的一次全方位挑战。

对话与对视,解读与重构,跨越时间之门,再度关照《水浒人物》系列,既能看到许先生对传统的叩问,也有他对传统的游刃有余,更映射了他对传统的渗透、突围,对传统不同凡响的新见解。他笔下的梁山好汉没有简单地满足于还原描摹原著人物的样貌、性格、身份特征,也没有将它们做成插图讲一个通俗故事,而是将它们一个个置于诸多的文化元素的关联中,形成了一个符号学之网,也因为许英辉重新构成它们,它们获得了新的生命和新的阅读可能性。在他笔下,“双鞭·呼延灼”神气轩昂,线条的感染力尽显;“霹雳火·秦明”敷色大胆,人物面貌栩栩如生……就视觉感观而言,阔笔泼墨挥彩,精细入微点睛,心中的历史人物呼之而出,观者可与画中人物对话,其画面彩墨氤氲,疏朗有致,郁茂华滋,静谧的画面富有强烈的动感,拙朴中现灵动、古意中尽盎然,可谓大写意,写大意。

许英辉曾说,“传统是我的精神食粮”。其绘画审美一直体现着东方文化的神韵和灵魂,无论是侧重于表现本身的生命体验 ,还是致力于超越思维的叩问,抑或是倾向于唯美主义的审美感知,许英辉都着力在全球化语境中确立自己风格迥异的 “中国图像 ”,为自身的艺术注入“中国意识”,并确立 “中国身份”。他笔下的每一个神话人物、古代人物都寄托了国人的情感,有着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渊源,所以在人们心中有着足够的分量而代代相传。许英辉正是抓住了这一共性,将中国传统文化高度凝聚的人物形象用笔墨语境最大限度地渲染出那种亘古不变历久弥新的巨大魅力。这种审美体验同样可在他的一系列以自然山水为创作对象的画作中得以窥见。在许英辉的画作里悠游,似乎在阡陌间漫步,在青苗棉桃盛放中闻得鸡犬相吠声。在他笔下,这一石、一鸟、一花与平和的人和谐相处,彩墨狂写,浓淡粗放。田园山石皆灵动,意蕴盎然。野趣横生处,但见幽远快意于心。

传统之于许英辉的赐予广袤而深邃,洋溢着生生不息的活力。许英辉多年浸润传统艺术,涉猎广泛,积淀深厚,从剪纸、木刻到油画、雕塑、水墨不一而足,汲取了大量营养,同时又追古溯源,触摸汉文化灵魂,因而其艺术表达不是单调的声音,内涵丰沛、风格独特、古韵畅达、意境浑朴,张扬着一种源远流长的中国气派。

归依传统的同时,许英辉在“融合”上自蕴藉了一番“新音新象”。有这样一件趣事,一位阔别多年的朋友来找他,友人曾在驻非洲某国的大使馆工作,见其画作后,笃定地说,你的画面,一定受到过非洲木雕的影响。许英辉当时非常激动,他曾非常痴迷非洲木雕,潜心钻研,画草图,并动手雕刻“非洲木雕”。这段经历也为他的艺术创作留下了烙印,他的作品中有时会隐隐有种 “刀味”性,有一种凝重的“琢”及“顿”的审美趣味。这恰恰是基于画家对各种艺术种类的广泛涉猎,彩墨的韵味、似铁勾勒的线条,达到了软与硬、粗与细、琢与巧、光与影的对比,这正是许英辉在艺术中厚积薄发、兼容并包的充分体现。

 “夫画者,从于心者也”。许先生是位多产的画家。几十年如一日,不慕虚华,沉寂于属于自己的欢乐世界。如今,以几近精神贵族的生活方式,写诗作画,赏风吟月,心态怡宁。我关注许先生及其绘画已多年,在他作品成堆的画室里,在微信朋友圈里,在画展、画册里,每每观之都不免陷入深深的沉思。

许先生每天乐此不疲地画画,画着那些一般人看不大明白、反反复复的圈圈块块。我想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他,能让他这么执着地坚守着自己的信念和绘画行为呢?他是在用自己的艺术方式说话,修行般地注释着本真的世界。

时光流逝,记忆定格。有生之年,与许先生有缘相识。每每看到他的新作,作品中悄然透出的清新、生动、丰盈、蓬勃与活跃的况味,总能给人以无以言说的审美震撼,令人寻味不已。他的绘画属于传统文化重构下的当代。不难想象,等待画家前面的当是属于他自己的阳光灿烂。

 

   

《水浒》之豹子头林冲/纸本彩墨/240cmX120cm/2015

 

《水浒》之行者武松/纸本彩墨/240cmX120cm/2015

 

《水浒》之神火将魏定国/纸本彩墨/240cmX120cm/2015

 

《水浒》之双鞭呼延灼/纸本彩墨/240cmX120cm/2015

责编 李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