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攘的都市,繁忙的生活,你需要透一口气,在这里。
在这里,我们带你触摸生活,无论是文化、旅游、美食,还是无边无际的遐想。
在这里,你可以触碰生活的点滴,感受生活纹理,体验生命的脉动。
《触》之“魂断威尼斯”
魂断威尼斯
郝梓倩
广州连续降雨多地被淹,同道回家的意大利同事和我一起望着街道上“浩浩汤汤”的积水,回头跟我说他要买条船,我笑他说,这可不是你们的水城威尼斯。于是,思绪飞回。曾带大家走过北方威尼斯荷兰,这次就让我们回到真正的水城吧。
傍晚时分的威尼斯入海口 郝梓倩 摄
走进真正的威尼斯,就像进入了一幅绝美的画。这幅画色彩鲜艳欲滴,充满戏剧的意味。
“半夜,戏院散场了。一大群人拥出来,走上了各自雇定的小艇。簇拥在一起的小艇一会儿就散开了,消失在弯曲的河道中,传来一片哗笑和告别的声音。水面上渐渐沉寂,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高大的石头建筑耸立在河边,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一百五十年前,马克吐温在那个夏天来到威尼斯,记下了他对这个水城的印象。从马克吐温的文章中,我们看到的是小艇和人们生活的息息相关,小艇只有在人们入睡时才静静地停泊在岸边。从白昼到深夜,威尼斯从热闹到寂静,似乎每一分钟都和这些船儿紧紧联系,这便是水城风景独特的一面吧。
威尼斯狭窄的水道和穿行其间的贡多拉 郝梓倩 摄
说起这水城的船,它们无疑是连接碧蓝水带上散落的每块宝石的纽带。运河、水道、窄窄的狭长的小巷,水上巴士、小艇、贡多拉,虽然这里是水城,但没有你到不了的地方。各种交通工具中,被称作“水上法拉利”的贡多拉仍是威尼斯最具特色的一样,这种轻盈纤细、被漆成黑色的尖头小舟,被身穿横条纹上衣站在船尾划船的船夫执掌着轻松穿梭在威尼斯的大小水道,尖尖的船头划开碧蓝的水面,带着人们游走过一座座桥,穿越建筑物的阴影和明亮的阳光。
叹息桥 郝梓倩 摄
贡多拉穿过的桥中,无疑数叹息桥最为知名。一提起这名字,很多人一定最先想起英国康河上的叹息桥,而在威尼斯,也有一座。这座桥的名字,是Lord Byron(拜伦勋爵,独领风骚的浪漫主义文学泰斗、英国诗人乔治-戈登-拜伦)由意大利语名“Ponte dei sospiri”翻译而来:囚犯们会在他们被带到牢房前,透过窗户叹息他们看到的美丽的威尼斯的最后景色。建于1603年的早期巴洛克式的叹息桥,连接着古时候威尼斯共和国总督府和威尼斯监狱,呈现有穹顶覆盖的房屋状,只有两扇小窗面向运河而开。叹息桥上的景色是罪犯在入狱前看到的威尼斯的最后景色。许许多多的桥,或许没有第二座像叹息桥一般连接生死,充斥着悲情的美。
码头 郝梓倩 摄
拜伦在其叙事长诗《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中写到:
"I stood in Venice on the Bridge of Sighs, a palace and a prison on each hand.”“我站在威尼斯的叹息桥上,一边是宫殿,一边是牢房。”他描述从河里升出来的建筑物“仿佛魔术师挥动魔棍后出现的奇迹”。他说“威尼斯庄严地坐镇在一百个岛上!”然而这座古老美丽的城市却天天都在下沉,无数人说过威尼斯终将永久地沉到亚得里亚海底,或许在一百年后,它将消匿在水中,那或许是对百年繁华积淀最凄美完整的结局。
1929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德国文学家托马斯-曼写了一部名为《魂断威尼斯》的小说,1971年意大利导演维斯康蒂将其同名影片搬上大荧幕。其中的美少年是主人公心中至美的化身,那是霍乱时期同志爱人之间的爱情。主人公在病痛的幻象中仍然追求着挣扎着想要抓住自己理想的美,最终在丽都的沙滩上死去。我私以为,这就应当是属于威尼斯的故事。悲、美、神秘。
作者在威尼斯码头留影
1979年的《情定日落桥》,也是一部关于威尼斯的电影。它的英文原名叫做“小浪漫”,我觉得或许它才是如今所谓“小清新”的始祖。平白的叙事,温馨而动人:一对十几岁的年轻恋人、一位风度翩翩的老扒手、一个隽永的传说。于是年轻的恋人想要在日落时分的叹息桥上亲吻,以达成他们天长地久的爱。这样的故事,是一颗治愈的药,有空的话,在温柔的午后或者安静的深夜看看吧。
过去,海明威在威尼斯的老酒馆里喝酒写作,诗人缪塞在威尼斯有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歌德曾在此自由地游历,我自己曾学习演唱过的《唐璜》也有一部分诞生于此……如今,威尼斯有如织的游客,也有每年夏天著名的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好像,威尼斯的故事都很美,美得剔透,让人久久不忘,它们自带了意大利浪漫的气质,更叠加了水城碧蓝水波的柔美和力量。
作者在圣马可广场留影
圣马可广场,是被教堂、钟楼、公爵府包围着的地方,它是威尼斯的“中心”,见证了太多宗教、政治上的大事。鸽子在这里踱步,游人在这里走走停停。
站在学院桥上看日落时分的入海口,大运河流淌着,人们来来往往,或许他们刚来,或许他们将要离开,回来或者再也不回来。
小小街巷里的店铺,欣赏不完的精致面具,威尼斯面具是这里生活的一部分、文化艺术生活的一部分、狂欢节的一部分,它们美轮美奂,呼应着水城浪漫又神秘的气质。
主岛以外,玻璃岛上各异的彩色玻璃制品让人目不暇接,忍不住要带几件回家;而彩色岛上每年刷一次鲜艳油漆的房子,成了我相机里的色彩斑斓,加上这里有名的蕾丝手工艺制品,整个氛围像童话。
作者在彩色岛留影
小店铺的面具橱窗 郝梓倩 摄
太阳隐去,海风拂来,坐在码头的石阶上看着水波和点点灯火,喝一瓶柠檬啤酒。游客们回家了,我在夜幕里消化着自己脑海里的威尼斯。
我不知道威尼斯的未来怎样,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和爱人在日暮的叹息桥下一吻,不知道自己会不会也像千千万万的生命一样戴上威尼斯面具、在一片绚烂里隐没了姓名……但我知道我很爱这里。我有点羡慕我的意大利设计师同事了,他在这里生活过几年、完成了自己关于建筑艺术设计的相关学位,想必,威尼斯给了他很多,以至于当我跟他聊起这里,他说威尼斯Amazing。
是啊,惊艳,威尼斯是个很棒的城市,它到处都有奇迹。
夜幕下的威尼斯 郝梓倩 摄
威尼斯夜色 郝梓倩 摄
水上巴士与贡多拉串联起的城市。
夕阳下学院桥看到的入海口;
圣马可广场拥抱的、休闲的人们;
夜色里水光摇曳,映着点点灯火,
氤氲开的都是啤酒里的柠檬味道。
墨鱼面吃得满嘴“狰狞”,海鲜和咖啡甜点仍然让人目不暇接。
赤脚走过了很多岛上的石板路,也被岛上的太阳晒黑了些许;
跟餐厅的小哥“调情”,也被琳琅满目的彩色玻璃和蕾丝织品俘获了心。
水波摇曳,在清晨 正午 傍晚 夜幕里都是美的,温柔的 彩色的威尼斯。
责编:小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