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家:通俗比深奥的高雅更难
来源:
作者:王俊菲
发布时间:2011/12/21 10:55:12
麦家谍战特情系列的封笔之作!不用其他任何华丽的宣传,只是这简单的一句,《刀尖》就成为了2011年底最受人瞩目的小说之一。自2008年凭借《暗算》问鼎茅盾文学奖之后,麦家再次推出重磅力作《刀尖》,麦家表示,这将是他谍战特情系列的最后一部作品。作为封笔之作,《刀尖》经过麦家反复修撰改写,仅创作过程就持续了整整8年,是作者耗时最长的一部小说。
这部《刀尖》究竟掩藏了什么样的故事,竟然要耗费麦家8年的时间修改?是什么原因让麦家从此不再写谍战系列?带着诸多问题,记者对麦家进行了专访,了解《刀尖》的故事,了解麦家的故事。
最真实的故事,最难的创作
对于《刀尖》,麦家都反复强调了一个词“真实”!他说,这个故事来源于他恩人的父母的真实故事,就是为了还原一个真实的历史,他才耗费了8年的时间去反复修改。
记者:你提到《刀尖》这个故事完全是真人真事,来源于一位帮助过你的老师,是从尘封的资料里整理出来的,能向读者介绍一下这段渊源吗?
麦家:这要从30年前说起了,1981年,我在浙江富阳被时任解放军工程技术学院招生官的王亚坤看中,进入该大学福州分院,求学期间,曾连续几天重病高烧,是王亚坤的夫人为我打针推药,仔细料理。2003年夏天,王亚坤夫妇找到我,给我带来了整整一箱的材料,希望我能帮他们写写“箱子里的事情”。我就是从这箱子档案中,写出了《刀尖》的故事。
记者:这部小说的书写前后历时8年,是你创作时间最长的作品。这期间你遇到过怎样的困难,是否想到过放弃,最后又是如何坚持下来的?
麦家:持续时间越长,说明我写得越不顺利。比如这本书的写作过程就是这么曲折的:王亚坤夫妇最初找到我,将“一箱子史料”放在我面前,恳求我将这个尘封70年的传奇大白天下的时候,我其实只花了四个月就写了第一稿,取名《两个老牌特务的底牌》。但王亚坤夫妇看完后觉得不够真实,不同意对外刊发。我不甘心,又不好违逆老领导的意志,索性将它彻底虚构化,把时间往后推了几年:从日伪时期推到解放战争,把十几万字压缩成几万字,放进《暗算》里,即最后一章《刀尖上的步履》。这是偷懒又逃避责任的做法,要不是王亚坤夫妇一直推着我走,事情可能就这么结束了——当然很不圆满,至少王亚坤夫妇会感到很遗憾。2004年至2007年四年间,他们不辞辛苦,东奔西走,寻寻觅觅,又收集了很多材料提供给我。2008年3月,我面对庞大的材料和档案,又创作了第二稿,取名为《刀尖上行走》。2009年到2010年,根据王亚坤夫妇和有关审读机构的建议和要求,我对稿子又进行了数十次局部修改,终于获准对外刊发。今年4月,根据出版编辑的意见,我又从头做了一次梳理和补充,最终定稿,更名为《刀尖》。
通俗,才是最难的事
《刀尖》在刚刚开始连载后,引发了不小的争议,不少读者认为麦家在得到茅盾文学奖后,放弃了文字,屈服于故事,但是麦家则认为,《刀尖》中首次采用第一人称叙述,全文口语化处理的写作手法,是他迄今为止节奏最快,最易读、最好看的一个故事。通俗和文学,麦家选择了通俗。
记者:这是你第一部以第一人称叙述的长篇小说,并且文字高度口语化,这样的写法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吗?
麦家:我在这部作品里做出了一个努力,对一个写作者来说也许是很不易的努力:我放下了姿态,改变了腔调,希望从语言层面追求一种无障碍的阅读。也许可以说,《刀尖》是我所有作品中最流畅、最易读,也是最好看的一本书。我像克制抽烟一样,克制在这本书里使用难字、生字、涩词。我没有做过统计,但我想这部书里不会超过2000个汉字。就是说,只要你小学毕业,就可以轻松阅读这本书。我不想装深沉。我讨厌象牙塔。我相信读者的魅力。我希望让更多的读者能参与到我的写作中来,听到我写作的脚步声和心跳声。确实,对某些写作者来说,通俗,有时是一道天大的坎。其实,通俗比 深奥的高雅更难。
记者:你曾说故事性是好小说的根本,《刀尖》就是这样一个好故事?
麦家:是的。什么是文学?我认为,对一部长篇小说来说,文学性是化在故事之中的,而我们很多作家错误地认为文学性只体现在语言上,故事是消解文学的。我要说的是,这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文学观念,那时候小说是我们惟一的消遣,我们有资格玩感觉,你写下的每一句话,人家都在睁大眼睛看着,挖空心思琢磨着。现在小说成了惟一缺乏娱乐手段的消遣,如果它还有什么优势的话,就是故事——在文字之中藏着一个步步惊心的故事,成了小说的看家本领。这时候,你如果还不经心去铺排一个故事,对不起,小说可能真要成一个古董了。我不敢说《刀尖》的故事有多么好,但它一定是真实的、动人的、有力的。作为一个谍战故事,它是传奇的、好看的。
我需要停下脚步歇一歇
麦家和谍战似乎已经画上了等号,在如今谍战特情主题遍地开花的情况下,只要打上“麦家出品”,就成为了收视的保证,《暗算》如是,《风声》如是。可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麦家居然用一部《刀尖》为自己的谍战系列画上了句号。遗憾之余,不禁疑惑,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麦家说,他很累,需要停下来歇一歇了。
记者:中国的谍战系列已经深深打上了你的烙印,就此谍战封笔的话不会感到可惜吗?
麦家:其实,我从来没说我的小说是谍战小说,《解密》、《暗算》、《风语》是谍战吗?谍战小说是直面刀枪和死亡,人的生命可能随时都会结束。《刀尖》才真正是谍战,这也是严格意义上来说我愿意承认的谍战小说,它确实是一部谍战小说的题材。里面的主人公生活的方式、世界甚至生命存在的方式,工作的内容确实完全谍战。包括标题。
记者:不写谍战了,是否会尝试新的类型小说?能透露一下吗?
麦家:我想转型,但写什么还没有完全想好。其实,每个作家都有自己的局限,我放弃已有的阵地,能不能开辟新的阵地,我心里也没数。但写作就是自我挑战,我想转型就是想挑战一下自己,趁现在还相对年轻。 张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