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文化

说建筑

来源: 作者:王俊菲 发布时间:2011/12/21 10:56:25

      中国的传统建筑艺术伴随着人类历史进程,演绎了数以千年的无尽精彩。中国传统建筑向来“轻神而重家、达理而通情、亲地而恋木”,注重人与自然的亲和关系以及时空意识,并且“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在世界民族的艺术之林中自成一体、独树一帜。
    我们的祖先创造了中国建筑艺术的无数传统纹样——梁枋、斗拱、云头、雀替、昂嘴、石鼓、台基、柱础、墙檐、屋脊、砖雕、线角、贴脸、仰尘、饰面、彩绘、门墩、窗牖、隔扇、瓦当和藻井等等。这种种的纹样若经现代审美思想的加工和再创造,都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素材。
    中国的建筑意匠们还为我们留下了许多不朽的遗著,如春秋的《考工记》、唐代的《黄帝宅经》、北宋的《营造法式》、明代的《长物志》和《鲁班经》和清代的《工部工程做法》等。
    当我们今天看到四川广汉三星堆三千六百年前的那些“超现实主义”的艺术巨作时,我们应该为自己的祖先感到骄傲,更应该为我们今天的民族艺术缺少现代创新而深感羞愧。
    今天,饱经历史风雨淘洗之后的民族文化素材再度被时代的手法拭亮,中国人需要用民族情感的力量去设计自己艺术的未来。唯有“恒久之美”方可以让国人的心灵更加熨贴,否则因为传统文化的缺失,会导致我们建造得愈多而丢失得愈多甚至破坏得愈多的可怕后果。
    复古是因为恋旧,创造是为了喜新。复古绝非陈旧,创新不等于滥新。古典和传统很需要借助时尚的审美力量来发现和发掘其价值,因为古典的厚重和时尚的灵动正好相得益彰——既不因为古典而缺乏灵动,也不因为时尚而缺少厚重。重新发现在这种时空交构之中的审美新价值是当代艺术家们义不容辞的文化责任。我们应该能够创造出一种更加经得起时光考验的“经典时尚”,让她体现出优美而又抽象的、来自民族又超越民族的那种仪态天成的美丽,在古色古香和古格古风之中不失新调新意和新款新品。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我们心系神往着风情万种又卓尔不群的“新东方主义”的艺术审美效果,期待在古朴的妙韵中品味悠远的情愫和鲜活的时尚,让建筑物平添更多厚实而又不失浪漫的人文气质。今天,我们已经能从近年出现一些新型中式住区隐隐看到传统东方风格的当代复兴正渐露曙光,例如——北京的“观唐”、“朱雀门”、“耕天下”,苏州的“天一墅”以及杭州的“富春山居”等。
    我们毫不怀疑,属于未来的中国建筑艺术在本土及传统伟大成就的庇荫之下,必将融合新时代的多元生活要素,在异域文化的浩荡流风之中保持不断更新的自我,产生出许多无愧于我们祖先和当今时代的足以感动国人和世人的新艺术辉煌,并且能够“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