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乐享“文化大餐”
来源:
作者:王俊菲
发布时间:2011/12/28 9:33:27
12月11日上午9时,阳泉郊区牵牛镇村农民李润喜像往常一样,准时打开村里“农家书屋”的门。作为这里的专职管理员,他所管理的这个书屋有300多平方米,藏书1万余册,且环境敞亮整洁、设施样样齐全,并不比城里的图书馆差多少。自村里建起“农家书屋”,浓浓的书香氛围渗透进了村民的日常生活中。
目前,阳泉市“农家书屋”工程已在全省率先实现全覆盖,从根本上解决了全市960个村农民的“看书难”问题。而在此前的2010年,阳泉市已经实现了乡镇有综合文化站、农村有文化活动室的目标。覆盖城乡、普惠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逐步成形。
近年来,阳泉市积极响应城乡群众对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全面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增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一个人人参与文化、人人享有文化的生动局面跃然呈现。目前,以市文化中心、各县区文化馆及图书馆、乡镇综合文化站、农村文化活动室、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为骨干,全市公共文化设施形成了网点化布局,让人们能够就近、便捷地享受公共文化服务。
特别是2010年以来,阳泉市在丰富和强化公共文化机构的服务功能上下功夫,推进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建设,为文化站室配送高标准设备,创新运行管理机制,加强专业人才培训,让公共文化服务同群众更加贴近。在这里,除了可以阅读种类更丰富的图书、报刊外,还可以唱卡拉OK、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练习舞蹈或器乐、上网浏览信息等等。
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政府是主导。为此,阳泉市加大对重要公共文化项目的政府采购、项目补贴力度,对市直专业艺术院团下乡演出按场次给予一定比例的补贴,让基层享受到了低价位、高品质的文化福利。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程通过普及数字化电影服务,实现了“一村一月一场电影”。在此基础上,“送戏下乡”、“送欢乐到基层”等活动,也深受群众欢迎。
除此之外,该市还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形成多元投入、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目前,该市“三节”系列文化活动、消夏文化广场等大型品牌文化活动,已经成为全市城乡百姓不可或缺的文化大餐。 本报记者 杨诗国 通讯员 李德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