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文化

运城文化产业成为转型跨越新引擎

来源: 作者:杨永生 发布时间:2011/12/30 10:14:50

    大的和真人一般,小的个头不到50厘米。大眼睛、厚嘴唇,宽大而夸张的蓝色休闲西服,再配一条鲜红的小领带,左手夹着黑色公文包,右手拎着一张巨幅名片。别看他傻模傻样,可是具备7种以上娱乐功能呢。如,拽一下他的右耳,他便会奶声奶气地说道“这是我的右耳”;拽一下他的左耳,他便用地道的万荣话给你来一段万荣笑话……近日,运城市万荣县八龙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推出的这款多功能娱乐卡通玩偶“快乐王子”再次脱销。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大繁荣。之前的2010年7月29日,省委书记袁纯清在全省领导干部大会上响亮提出,要在全省实施大片大作品表现、大集团运作、大景点支撑、大服务引领、大会展集聚的文化产业发展“五大战略”。
    在这些重要理论指引下,运城市立足能源资源匮乏文化底蕴深厚的地区特点,通过挖掘文化资源、打造文化品牌、发展文化园区,变文化优势为产业优势,找到了一台农业大市转型跨越发展的新引擎。像八龙公司一样,一批依托当地文化的公司、集团和艺术团体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崛起。
    盐湖区在过去成功举办多届关公文化节的基础上,又以孔子文化的发展为标杆,不断创新副产品,延伸产业链,打造以“诚信”为核心的精品文化和品牌文化。同时,还依托舜帝陵景区,连续两年举办舜帝德孝文化节,以文化推动旅游、以旅游聚集人气、以人气带动产业、以产业促进地产。
    芮城依托永乐宫举办书画艺术节,不断创新和丰富文化节的内容和形式,发展潜力很大,经济效益也很可观。
    新绛依托绛州鼓乐这一中华传统文化之精髓,创作出了剧目《杨门女将》,并不断朝着国家精品剧努力。目前已在全国巡回演出,成了新绛文化产业发展的排头兵。
    永济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景观和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把观景、看戏、购物结合起来做文章,初步形成游购娱一体化格局。
    ……
    好产品、好剧目、好风景,一个以文化为核心,以产业化为方向的发展模式在运城各地已初现端倪,且发展势头强劲。运城市为自己拟定的文化产业发展总体框架为:着力发展新闻传媒业、制版印刷包装业等八大主导产业,培育运城萨瓦莱斯制版有限公司、山西宇达工艺(集团)有限公司等十大龙头企业,打造创世帝王——尧舜禹、诚信之神——武圣关公等十大文化品牌,创办大唐蒲州文化园、关公文化产业园等七大文化产业园区,形成以新绛、稷山为主的绛州澄泥砚、螺钿漆器、彩印包装等五大民办文化产业群,使全市文化产业从业人数超过3万人。
    下一步,该市还将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会展、影视、戏剧、书法等平台,把当地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出去,让外界了解运城、走进运城、喜欢运城。本报记者 杨永生 通讯员 张红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