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帝风雨竹:运城市的一张文化名片
来源:
作者:王俊菲
发布时间:2012/2/10 10:51:30
当年,关羽身陷曹营之后,由于有刘备的甘、糜二夫人同时被困于此,所 以,关羽即使有天大的武功也无法施展。后以风雨竹书字画“不谢东君意,丹青独立名。莫嫌孤叶淡,终久不调零。”赠与曹操,恳切地表达对曹操的厚爱之情和对大哥刘备的思念。曹操看后被关公这种忠义精神所感动,于是不但放走关羽和他的两位皇嫂,而且让石匠把风雨竹字画分别刻在石碑上,流传至今。这两通石碑不单让关公成为千古的忠义楷模,而且成为中国竹书之鼻祖。
这一千古绝唱对于出生在解州关帝庙的刘建苏来说,成了他一生的追求。他清楚地记得幼年时就对摆放在父亲办公室的石碑十分好奇,渐渐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经过几十年的不断演练,他终于逐渐掌握了文字中点、横、撇、捺和竹叶之间的演变规律。虽然说为了生活他什么苦活脏活都干过,还当过护士,开过饭店,办过法律事务所,当过记者,但他从来没有放弃过学画关公风雨竹,甚至有几位书画界名人当面取笑他说,字就是字,画就是画,把字和画混在一起,成何体统!虽然这些冷水经常有人当头浇下,但他从未改过初衷,他固执地认为,如果能把风雨竹书字画作好,这其中有字有画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字画”!2009年关公文化节期间,他终于重返关帝庙,来实践他一生的梦想,他要让市场来检验他的“字画”是否有人认可。两年多来,虽然说水平还十分有限,但却让很多人感到惊奇,还有人说这是一种新的字体,除了常见和常用的行、草、隶、篆、楷书之外,应该成为中国第六种文字。也有人说,这真是中国一绝!
对于每天人们送来赞不绝口的声音,老刘总是笑着说,风雨竹是关公首创,人们常常说关公面前耍大刀,是说关公的大刀无人可比,我自己不过龚能、周仓而已,永远是关圣人的徒弟。老刘的谦虚也换来了游客的喝彩声,名气也越来越大。其实,关帝庙里了解他的人都知道,老刘的名气是“送”出来的,尤其是做为一名民革党员,为了增加海外联谊活动,只要是台胞便积极相赠。去年七月上旬,台北县副县长蔡家福带团来解州关帝庙朝拜,老刘立即奉上一幅字画,蔡县长高兴地和老刘合影留念,并热情相邀他赴台进行书画交流学习。今年前半年,运城市组织人员赴台考察便带了几十把老刘精心画出的风雨竹扇子作为礼物赠送台湾友人,受到一致好评。美国达文波特市与运城结为友好城市,该市市长比尔·格鲁巴先生在解州关帝视察时经翻译介绍了中国这一独特的文化产品,很高兴地买了几把风雨竹书扇子,老刘又积极以字画相赠。
不久前,中央电视台在运城拍摄电影《今天是个好日子》,老刘巧遇运城籍著名演员李万年,他即兴作了一幅“爱你一万年”的雨竹送给李老,令这位年近八旬的老人十分感动。李老专门给刘建苏寄来一封信表示谢意和谦意,同时寄来他自己九张影视剧照片作为纪念。他在信中说:“关帝庙拍戏时匆匆忙忙,没和你说上两句话,戏拍完后,又匆匆赶往运城,实在失敬得很,拿了人家的东西就跑了,现写信道歉,并寄几张剧照留念,并祝全家安康!”上海一位叫张炳祥的老人从这里带了一把扇子返沪后被众朋友发现,他们看到把自己的名字用竹叶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字画很感兴趣,尤其是有人在网上查看了“刘建苏”的信息之后知道这是一少有的绝活,当天就有18个人想要得到这种有特殊意义的纪念品。刘建苏答应尽快制作,但张老先生还是不放心竟先把款汇了过来并附了一封书信说:
尊敬的刘老师:
您好!这次我夫妇二人专程来解州,敬拜关帝神君,关帝神君忠义千秋,世人敬仰,解州之人诚实厚道,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刘老师的“墨宝”可贵,才艺令人敬佩,亲友见后,都想一把“扇凉”留为自己,更想得到关帝圣君护佑,因而,今附上18位人员名单,请刘老师“百忙抽暇”给他们画好,寄往上海。
山西省政协副主席令政策来解州关帝庙视察时看了刘建苏把风雨竹字画巧妙地刺绣在衣服上高兴地鼓励说:“关公文化是全世界的诚信文化,你应该组织农村妇女加工衣服,把关公文化和市场接轨,让人们更加进一步了解关公不仅仅是忠义仁勇的全神,还是一名能文能武的书画圣贤!”。著名学者、书画大家百岁老人姚奠中老前辈看了刘建苏的画作后,鼓励说:“我从小就经常去解州关帝庙看关公风雨竹,你要努力把她做的更好。”。前山西省委书记张宝顺看了刘建苏的字画后说:“关公的忠义、诚信精神用竹书形式表现出来是一种很了不起的文化艺术,希望你把她作成品牌,发扬光大,成为山西的一页名片。”
目前,全世界已有四十多个国家的友人收藏老刘的作品,尤其是他五元钱将名字作成竹书字画附在扇子上,几乎成了所有游客期望得到的一件纪念品。2011年12月4日,中国黄河电视台播出刘建苏的这一绝活,再一次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