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文化

当助理的那些日子……

来源: 作者:王俊菲 发布时间:2012/2/22 11:27:14


  每次别人问起我的工作内容是什么时,我只能给一个“豪迈”的解释:主营业务之外的事,我全做!
我叫COCO,毕业于一所不知名大学的文秘系,职场第一站就是进入现在这家软件公司的开发部做部门助理,一干就是四年,从四年前的青涩懵懂找人签字都会走错办公室,到现在轻车熟路成为部门的“百事通”,其间的酸甜苦辣全都一一遍尝。
如前面的介绍,只要不是工程师工作范畴的事,都得我做,比如报销、走各种流程、策划和组织部门活动、领用文具等等,甚至打印机坏了、洗手液没了都得我去搞掂。有时候,明明当天没有明确的工作计划,但总有一大堆突发事件扑面而来,我的角色也得适时转化,“救火队员”、“保姆”、“会议纪要员”、“打折卡提供商”……
在我看来,一个好的部门助理,应该做到“想人所未想”,在事情还没有发生的时候就未雨绸缪。有一次,我在帮经理安排会议室的时候,发现与会人员中有一位客户高层是我熟知的,因为和我同一星座,所以我想起他生日正好是第二天。于是我跟经理商量,在会议结束后给客户一个惊喜,拿出生日蛋糕和礼物,让客户相当感动。窃以为,那次会议议题的顺利通过,还有我的功劳呢。
不过,助理这份工作,做得好,大家认为理所应当;但稍有瑕疵,又会被人拿放大镜来看。比如组织部门去厦门秋游,原本安排得妥妥当当,但由于酒店的数据问题,导致少给了我们两间房,以至于我不得不在夜色中奔波于临近的酒店找房间。虽然这次活动的其他环节都尽善尽美,但那几位暂时没房住的同事的不停抱怨如乌云压顶,让我心中憋闷和委屈。
有人说,助理是没有技术含量的工作,琐碎细微,又看不到职场的未来。但对于刚结婚又准备生小孩的我来说,目前相对宽松的环境和较低的压力指数,是最合适我的选择。

 

我经常跟家人打趣,说我这头衔要是颠倒过来就变成了“助理总经理”,那就完全是另一番风景。
在这家中等规模的广告公司,在某种程度上说,我算是“管家”。我的直接上司是公司的总经理,我的首要任务是把他的日常事务处理好,说“伺候”亦可,说24小时候命也不夸张。虽然不用和他形影不离,但他需要我干活的时候,我即使是在火星休假,也最好马上出现在他面前,并且瞬间把他要求的任务完成。有一次,我都已经在去机场的路上了,他一个电话要我给客户领导安排晚上的活动,我只好一边让出租车掉头,一边转签机票,同时“自我催眠”:他最信任的还是我,这事儿必须得我亲自出马。
总经理助理在不同公司有不同的定义和工作范畴。在我们公司,除了以上所说的类似秘书的角色,我还要负责公共关系处理、公章管理、流程制定等,看起来是有一点小权力在手,也被人私下称为“太后”,说我“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事实上,这些也是非常细琐的工作,而且因为位置敏感,常有如履薄冰之感,生怕把握不好尺度让大家觉得我越俎代庖。
去年年终老板想要改革绩效考核制度,让我去实施,我刚发出一个调查表,就激起了千层浪,因为那势必会触及一些人的既得利益,他们把矛头对准了我,觉得是我兴风作浪想给自己多谋利益。可是天地良心,我根本就只是按照老板的“圣旨”去执行,这是我的职责,我别无选择。
坦白说,就这个职位的工作内容,我完全能驾驭,但工作所需的内部沟通成本实在太高,让人心累不已。有时我甚至很羡慕公司的设计人员,虽然他们常被客户的要求折腾得加班熬夜,但工作内容单纯。要是被他们听到我这样的“换位思考”一定会觉得不可思议,在他们看来,我是老板眼中的红人,风光无限,又占尽公司的有利资源,但其实个中滋味,冷暖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