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文化

《与螃蟹一起学烹饪》“书名党”挑战读者想像力

来源: 作者:李青 发布时间:2012/3/8 10:57:24

    英国 《书商》杂志有个一年一度的图书“选秀”,只要获得这个“最古怪书名奖”,作者不仅可以得到一大瓶香槟作为奖励,还能一步踏入畅销作者的阵营。近日,《书商》公布了2011年度的 “最古怪书名奖”入围名单,《与螃蟹一起学烹饪》《安藤先生的奔宁山日记:一个日本小鸡性别鉴定者1935年在约克郡海伯敦桥的回忆录》《基督教艺术里的蘑菇:基督教发展史中耶稣的身份》等7本书,将在本月月底决出最后的获奖者。
    这个奖项颇有点无厘头的意味。现在的图书出版可不再像以往那样中规中矩,《雾都孤儿》《平凡的世界》这样的书名模式已经被很多出版人抛弃,因为一本新书,想要在浩瀚的出版市场挤上榜单,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于是,起一个古怪的书名,就成了很多作者通往畅销的捷径。
    古怪之国外大多还有点价值
    如今网络帖子点击靠“标题党”,那么图书发行是不是也拼“书名党”呢?长江文艺出版社的发行人明确表示,如果书的内容不行,不管书名怎么取,百分百不会畅销。相反,一本名字平庸但内容扎实的好书,也许一开始不畅销,但是经过时间沉淀,人们口碑相传,自然历久弥香。
    最近有一本像篮球明星林书豪一样咸鱼翻身的好书——《乌克兰拖拉机简史》,去年年底从英国引进了中文版。由于书名的关系,刚在英国出版时,亚马逊把它归在非小说科技类里,不少书店还把它放在农业书类目里,自然鲜有问津者。但是它凭着口碑,后来突然爆发,力压《达·芬奇密码》和《天使与恶魔》,成为当年图书销售冠军。至于为什么会叫《乌克兰拖拉机简史》,理由实在如书名一样乌龙,原来在这部小说中,主人公都在写一本叫做“乌克兰拖拉机简史”的书。
    还有一本名字更加离谱的美国书:《禅与摩托车维修技术》。很多读者都把它视为机械类教科书,其实这是本讲述一对父子骑摩托车跨越美国大陆,探寻生命意义的哲学书籍,甚至被美国大学选为 “禅与现代美国文学”课程的必读参考书。虽然是一本公认的经典好书,但由于书名的误解,有个网友在错买之后悲愤地留言:“天哪!我所关心的补胎、气门阀疏通、消声器维护等内容全部没有。”
    而荣获1992年“最古怪书名奖”的《如何避开大船》,那些有可能被大型轮渡撞上的游艇船员,就很欣赏这本书里浓缩的智慧。对于上万名被酪蛋白不渗水问题困扰的奶酪制作者来说,麦克斯威尼的《奶酪问题解决了》令他们感激不尽。
    好吧,当你看到一本书的时候,首先要知道,根据书名来判断一本书,是一件多么不靠谱的事。
    古怪之国内恶搞已经无界限
    国外的古怪书名多少还有点幽默成分在里面,但在国内,素有精神食粮之称的图书则逃不出“雷死你不偿命”的怪圈。
    豆瓣网有一群以收集“怪书名”为趣的网友,他们把自己读过或感兴趣的书归类起来,书名简直五花八门,无奇不有:
    有些是玩文艺玩得不知所云的,如《鱼和它的自行车》《等待是一声最初的苍老》《我,睡了,81个人的沙发》《黄瓜的黄,西瓜的西》《一部雅俗共赏的文学作品谢谢我也这么认为》;
    有些书的研究方向匪夷所思,如《怎样把仓鼠变成化石》《挖鼻史》《干部旅游知识读本》《农民进城防骗手册》;
    有些是披着实用主义的外衣写小说和故事,如《怎样打孩子》《如何打倒北极熊》《如何当一只好狗》《如何谋杀你的丈夫》《如何处理仇人的骨灰》;
    还有一群人对某个命题特别感兴趣的,就会反复研究,比如有一本书叫《唱反调的是好员工》,随后就有人写了《能解决问题的才是好员工》,接下来质疑抬杠的则写了《能享受工作的员工才是好员工》……
    其实,这些有着怪名字的书,大部分是打着无厘头的幌子,内容实在乏善可陈。
    而在文学作品中,一些文学大家的作品在出版时也被取了一些古怪的书名。比如,乐嘉最近出了本叫《微勃症》的书,书名被很多读者认为很彪悍很露骨。什么是微勃症?按照乐嘉的解释:“微博初,记灵感、录所见、发牢骚、诉衷肠,聊以自恋。未想一发不可收,日益成瘾,投入无数。晨起而写,入梦仍织,为伊憔悴,被其所控,患重度相思病。开动并无定时,按键血脉贲张,虽无晨勃高昂之实,却有玉虚冲关之念,故命名《微勃症》。”翻看此书,其实大部分内容就是乐嘉自己微博的复述,只不过进行了重新整理归类罢了。
    素有“女王朔”之称的赵赵,以麻辣调侃的文风见长,她最近出了本《穿动物园的女编辑》。动物园怎么穿上身?简直让人摸不着头脑。事实上,这个奇怪书名纯属对读者的忽悠,此“动物园”非彼动物园,而是指北京的“时尚圣地”动物园服装批发市场,在那里可以淘到很多物美价廉的山寨大品牌。
古怪之调查吸引眼球是根本
    既然“书名党”不靠谱,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出版人放着文从字顺的名字不用,而偏爱起搞怪书名呢?一句话:吸引眼球,刺激销量。据图书策划人吴又介绍,在出版界,除非遇到很强势的作者,出版人一般都会根据图书营销确定书名,“因为书最后是要卖给读者的,肯定得考虑销售的因素。”
    时下的图书出版就有这么一大怪圈,那就是“书名不坏,书商不卖,读者不爱”。“书商不卖”,很有可能,毕竟有经济利益的驱使;但是读者就“不爱”了?读者买书毕竟不是为了阅读一个新鲜刺激的书名,正如食客去饭店吃饭,当然是想品尝到表里如一的美味,而不仅仅是去赞叹美丽的菜名。
    但也有图书策划人员认为,在文学日益边缘化的今天,一部好的文学作品,如果不针对市场做一些适当的包装,恐怕也难以吸引足够多的读者甚至会导致发行完全失败。因此,文学作品出笼,在书名包装上下一番工夫,以吸引更多的读者,本也无可厚非。在他看来,书名的怪异算得上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没必要大惊小怪。
    果壳阅读网的编辑则表示,有些光怪陆离的书名,诞生并不如想象中的一帆风顺,每个背后都有一段小插曲。就拿《一百种尾巴或一千张叶子》来说,编辑一直中意这个文艺又带有遐想的书名,但是中途被发行商掉了包,换成了一个看起来更符合畅销规律但毫无灵气的名字。编辑一怒之下,一路狂奔冲到发行商那大吵一架,才挽救回了这个书名。“我们就是要个性,别人已经有的我们不做,跟风注定失败。”
潘卓盈
    相关链接
    入围七怪书
    1.《与螃蟹一起学烹饪》是一本泰式菜肴烹饪书。Poo在泰语里译为“螃蟹”,但在英语里意为“便便”,而且是厨师迪旺的绰号。
    2.《爱沙尼亚的短袜以全世界为原型》介绍了爱沙尼亚的短袜编制及其式样。
    3.《安藤先生的奔宁山日记:一个日本小鸡性别鉴定者1935年在约克郡海伯敦桥的回忆录》讲述了上世纪30年代安藤光一从日本到英国约克郡一家孵化场,培训工人如何确定只有一天大的小鸡的性别的故事。
    4.《基督教艺术里的蘑菇:基督教发展史中耶稣的身份》认为耶稣的形象是毒蝇伞菌拟人化的结果。
    5.《布里斯托尔海峡百年挖沙史》梳理了威尔士海岸1912年至今的沙子贸易史。
    6.《新加坡的阳物大恐慌与美国集体歇斯底里症的未来》对1967年新加坡人所患的“缩阳症”进行了精神流行病学分析。
    7.《办公椅分类学》详实追溯了现代办公椅的进化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