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定荒山不放松
来源:
作者:姜舒婷
发布时间:2012/4/28 10:12:05
今年64岁的索俊秀,是娄烦县后家坡流域治理大户。
2001年,国家实行退耕还林政策,刚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的索俊秀,信心百倍地踏上了改造自然的征途。遍寻娄烦的山山水水,索俊秀选择了距离县城12公里的马家庄乡潘家庄村后家坡的1万余亩荒山,这里是“土山荒坡石头沟,雨过天晴泥石流”,年届花甲的索俊秀却抱着“咬定荒山不放松”的精神,开始了十余年的努力。
创业之初,困难重重。索俊秀历经一个多月,在辛勤开垦的荒地上撒下500亩红花籽,春来出的苗却屈指可数,30万元的投资就这样打了水漂。不甘心的索俊秀求助了多位专家,得知是气候不适宜红花生长,便改种落叶松。然而,正当落叶松苗长势喜人时,当地放养的羊群又将之一扫而空,借来的百万元资金再次化为泡影。
就在索俊秀陷入绝境之时,当地银行送来的贷款,林业部门也送来的苗木,希望之光又在他心头燃起。这次他吸取经验教训,确定了以经济林为主导产业,新、优、特苗木培育和养殖业相结合的发展思路,并请来了县里的林业专家进行指导,在流域内搭建了各种水、电设施,带领村民重新创业。
功夫不负有心人。六年之后,娄烦后家坡流域内,索俊秀和他的团队累计修路15公里,实现荒山造林2000亩,培育各类新优品种苗木17.5万株,建成节水灌溉工程1处,累计治理面积达5000余亩。2005年起,后家坡流域年均出售仁用杏150万斤,中药材18万斤,肉羊100只,土鸡蛋4万斤,肉鸡2000只,销售收入327万元,利润131万元。村民平均每人每年收入7000元以上,每年发放施工劳务报酬达42万余元。
“山上的树木根连着根,致富的路上心连着心”。看着周边乡邻守着传统的耕作方式、种植品种,一年到头日子都过得紧巴巴,索俊秀想方设法扶持他们。他积极推广新技术、新品种,培训了近千名农民,引导他们种植改良仁用杏种6000亩。2007年,他聘请省中医研究所专家,在后家坡试种甘草、黄芪、黄芩、白芍、连翘等中药材,收到了良好的效益。同时,他还组织技术人员与农户签订药材购销合同,在价格方面坚持让协议农户受益。2009年,仅中药材一项,就为当地农民增收600余万元。
……
11年的治理,昔日的后家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山顶松柏常青,沟底绿树成荫,半坡花果飘香,鸟类成群。如今,后家坡已成为了依靠科技、引导农民致富的现代生态农业综合示范基地。本报记者 樊晋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