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穿“塑料外套”的图书越来越多,拿起一本被塑封得密密实实的新书,除了能看见书的封面和封底信息,里面的图书内容就只能等“脱了外套”才能一睹真容。
书店态度不一样
记者随机走访了几家书店,发现书店方对塑封图书的反应并不一样。
在新华书店图书大厦,记者随手拿起一本被塑封的《山海经密码4》,问营业员是否能拆开,她非常爽快地拆开了塑封,并告诉记者像一些畅销书,书店为了方便读者浏览,通常会打开一两本的塑封做样本。
但在联合路上的一家书店里,当记者提出同样请求时却被一口拒绝,原因是如果记者拆封后不买,出版社将不给退货。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两年前被塑封的书能占总量的三到四成,现在则几乎占到了六到七成,一般大的出版社是一旦拆封不退不换,但一些小型或专业出版社为了促销,对此反倒要求不高。
读者普遍认为不方便
对图书穿新衣,记者调查的大多数读者普遍认为不太方便,特别是一些喜欢在实体书店买书的读者反映格外强烈。
读者陈先生说,一次他在一家小书摊买了一本自己很喜欢的作者的书,谁知回家拆封一看,与两年前买的这位作者的书大同小异,只是增加了两篇新作、换了书名。随着塑封的图书越来越多,类似的事他又碰上了两回。
尽管在实体书店买书比网上买书要贵20%到30%,但谢小姐还是选择了实体书店,一是喜欢在书海徜徉的感觉;二是因为可以浏览,遇到不喜欢的文字风格就可以不买。她说以前图方便在网上购书,但经常货到后发现不喜欢,只好丢在一边,里外里打折省下的钱又回去了。“但图书塑封后淘书的乐趣少了很多。”谢小姐说她现在的购书量已经比原来少了近一半。
出版社有“苦衷”
塑封需要成本,又增加了白色污染,花钱又不讨好,出版社为什么还这么做?
中南博集天卷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工作人员的解释是,有的图书带光盘或者其他赠品,塑封可以防止丢失;有的图书是成套出售,塑封后方便很多。
北京磨铁图书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很干脆地说,加塑封就是为了保护图书,方便渠道商退换,与原来未塑封时,图书在流通过程中所造成的磨损,塑封的成本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但是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书店经营者告诉记者,出版社愿意给图书塑封还有一个心照不宣的原因——塑封后的图书销量比不塑封时要高一到两成。“现在图书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不少书全靠封面名家推荐或者是腰封上的精彩看点来打动读者。如果不塑封,读者打开发现完全是‘天花乱坠’,自然也就没有了购买欲望。”
爱政书店总经理崔仁国认为,图书塑封确有无奈成分。“有些读者浏览时对书很‘粗暴’,比如有的读者在蹭书看时,看不完时把书页一折当记号;有的遇到喜欢的画面就偷偷撕下来……这些都导致图书受损严重,给出版社和经营者带来损失。” 韩倩 秦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