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文化

我的父亲

来源: 作者:姜舒婷 发布时间:2012/5/10 11:20:06

▲图为作者父亲创作的根雕作品。

    “爸爸真厉害,又钓住一条大鱼……”儿时的记忆,是从父亲在水边蹲着的背影中开始的。
    父亲出生在农村。父亲的爸爸,也就是我的爷爷,是村里很有威望的人,因为他有学问、有智慧、有本事:家有薄田百亩,胸怀万卷诗书。
    福兮,祸之所伏。爷爷凭借自己的勤劳,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在土改运动中,却被扣上了“富农”的帽子,父亲也变成了别人口中的“地主崽子”。
    父亲被赶出了学校,小伙伴们也开始排斥这个曾经给过他们很多零食的同伴。但良好的家教、顽强的意志,决定了父亲不会被磨难所压跨。不上学,父亲就在家里学习,爷爷的学问,比起那些所谓的教师来说,简直是天壤之别。
    随后,父亲开始下地挣工分,用自己尚未发育完全的身体,扛起了一个男人的责任(父亲身材不高,我想,与肩膀上和精神上双重担子不无关系),但他从未放弃过对梦想的追求。父亲爱好广泛,音乐、书法、写作均有涉及。劳动之余,他用自己的血汗钱换回了一本本书籍……
    是金子总会发光。动荡的岁月结束之后,爷爷因为能写会算,成了村里的会计,并在随后的日子里,成了我们乡信用社的创始人。
    父亲在劳动中的表现,也得到了肯定,“荣升”工作小队的队长,并创作了多首歌颂劳动者的歌曲(至今父亲还会吟唱,只不过声音实在不敢恭维)。每逢过年,左邻右舍都会拿来红纸,让父亲写春联,父亲更是来着不拒。
    1981年,父亲的首篇文章《生产队长》见报,开启了他延续至今的写作生涯,父亲先后在各级报纸、杂志发表稿件数百篇,并于1998年成为省作家协会会员、市作家协会理事;1986年,父亲通过多年的自学,成功获得了自学专科毕业证,证书编号:0000003,成为全山西第三个自考大学生,也是我们村第一个大学生。
    1985年,爷爷退休后,父亲顺理成章地接替了爷爷的工作,成为信用社的一员,开始了吃公粮的生涯。在随后的信用社改革中,父亲又转到了农业银行,完成了由一个泥腿子到一名国家干部的转变。退休前,父亲的职务是太原市某区农业银行副行长……
    在我的心里,父亲是伟大的,无所不能的。当然,在所有孩子心中,父亲的形象都是完美的!
    父亲精通乐理,二胡、笛子等乐器几乎都能上手;父亲潜心写作,十几本厚厚的书报帖,记录着他的耕耘与收获;父亲痴迷于根雕,作品被很多好友收藏,并被戏称为“根痴”。
    一直以来,父亲都是我的榜样,他教会了我做人的道理,更教会了我安身立命的本领。我爱我的父亲!
    如今的父亲,就像一个快乐的老小孩,天天和我的儿子、他的小孙子玩,开心的不得了。
    “快放盆里,爸爸再给你钓……”看着父亲和孩子玩耍的情景,我仿佛又回到了家乡的池塘边!张伟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