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深圳的小说已经越来越多了,而且表现手法也越来越丰富,涉及的生活层面也越来越多元。有些颇不俗,有些很糟糕,阅读的落差挺大的。
所以拿到吴启泰先生厚重的《涛声依旧》,先掩卷兀自揣测了一下,深圳的每一片树叶似乎都有人在写了,他老人家还能从哪个缝隙里落笔呢?
但吴启泰就是吴启泰,他写的深圳就是那么扎实。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他有28年的生活积累,所以笔下的人物和细节,都让我们这些“老深圳”感到亲切可触;陌生的是,他毕竟在讲述新的故事,所以情节和细节又是另辟蹊径的。
《涛声依旧》的故事并不复杂,四个基建工程兵的战友,因为各种原因转业了,但他们之间的友谊和纠葛并没有“转业”。尤其是男主角李剑南排长和女军医梅樱陷入剪不断理还乱的恋情,其间李排长成为了企业家李总,并且还和逃港者欧琳、女个体户叶小帆先后陷进情网。最相爱的梅樱却没修成正果,最有可能的叶小帆竟与他阴阳相隔,最不可能的欧琳却终成眷属。怎一个“阴差阳错”了得。情场如此,商场又如何?李剑南和战友兼哥们江伟合作办公司,最后竟对簿公堂。他的另一位战友胡志军当了土地局局长,但因为人生轨迹的偏离,两人也渐行渐远。在一次挑战道德底线的法庭仲裁后,良心发现的江伟退出仲裁,使官司必败的李剑南绝境胜出。最后,李剑南和梅樱,面对蔚蓝色的万顷波涛感慨万千,一切恩怨情仇,都随着星转斗移化为云烟。
这样的故事在深圳每天都在上演,但落到纸上,仍然需要谋篇布局的功力。吴启泰先生的功力足以让他应付这种大开大合的时空。他在娓娓地讲故事,但他的着力点其实在人物身上,性格刻画是他用力最重的。李剑南的执着、坚忍,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上,这个生来具有冒险精神,却又情感细腻的男人,既有军人的果敢,又有商人的精明,还有情人的柔肠。这个曾做过尖刀排排长的人,看得清每一件事乃至背后的隐情,但又常常为各种考虑而选择权衡,他想快刀斩乱麻,但又不忍绝然行事,所以面对诬陷、背叛,他往往不解释,像一匹骆驼负重前行。他和三个女人的纠葛最能见到他的性格长短,论情感因素,他最中意梅樱,但天意弄人,却总是事与愿违,最终与自己的偶像有缘无份。他和共度艰难的叶小帆本来可以白头到老,但叶小帆在为他生了女儿凡凡之后,因为脑肿瘤死在他的怀里。而和逃港女欧琳一直磕磕绊绊,欧琳为他和他的家付出了巨大心力,始终与他站在一起不离不弃,竟为了他险些丧命于黑社会的汽车轮下,好在最后他们终于结合。
我不知道这个结果,是吴启泰本来的规划,还是他在写着写着心下不忍,为了让我们不对生活彻底绝望,所以把残酷的底色刻意冲淡。总之,这个大结局让我们总算能透一口气。
吴启泰对深圳太了解了,他对这个充盈着欲望和诱惑的城市,始终有一份潜在的批判,他通过故事和人物走向,面对物质与精神、情感与欲望、爱与恨的本能与理性,表达着他对这座城市的批判与期许。他的既爱且恨的心态,在李剑南、梅樱、江伟、胡志军等人的身上表露无遗。
作为一本小说,《涛声依旧》具有极强的现场感,超过同类小说,场景、画面、对白,不断让读者产生看电视剧的酣畅淋漓的感觉。所以在我看来,这本书基本上不用花太大功夫,只需分分场景,捋捋对话,就是一部精彩的电视剧。这跟吴启泰先生小说家兼编剧的身份天然吻合。
有一种观念,小说家看不起电视剧,总觉得小说是艺术,电视剧是技术,但吴启泰以自己高深的连缀能力,把小说和电视剧沾粘得天衣无缝。让读者同时成为观众,这其实是甚为不易的。
《涛声依旧》借用了一首歌的名字,在物是人非的沧桑感上也有意境相通之处,小说的结尾处,李剑南想起他的父亲生前的一句话:“小的大了,大的老了,老的去了。这就是人生。”这句富有哲理的句子穿透力强大,不同的读者自会从中读出不同的况味。胡野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