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酉阳桃花源,一个让世人十分向往的去处,同“香格里拉”一样,对人产生着无穷的吸引力。
桃花溪自洞内流出,游鱼三两尾畅游其中。桃花开放时节,三三两两粉红花瓣随波而来,带着春光无限。溪畔的四角木质小亭曰“问津亭”,小坐其中,古雅之气油然而生。洞口的高处,是由著名作家马识途先生题写的“桃花源”三个大字。在高大雄伟的石牌坊上,镌刻着著名诗人流沙河先生题写的“时光隧道今通古,桑竹田园主娱宾”和 “无影无踪渔郎路志,有根有据陶令文章”两幅楹联,传达出不尽的意趣。
逆桃花溪入洞,洞顶高阔,千姿钟乳倒挂,百态悬石斜出:或似观音坐莲、或似古佛燃灯、或似飞禽走兽、或似宫庭玉灯、或似银山雪海……无不令人叹为观止。
在洞的顶部有一天生石台,其上一个山洞斜生而出,当地人把这个山洞叫着“二酉洞”。相传是秦始皇焚书坑儒时,一咸阳书生为躲避时乱,付书逃难于此,把所携之书藏于此洞,趁无人之时借着天光苦读,这就是现在人们所说的 “二酉藏书”。在洞中左侧石壁高处,有“太古藏书”四个大字,就是铭刻这段传说的。
沿此洞前行数十步,进得洞内,却有赫然开朗之感:一股清泉自弯曲的小溪跌宕而至,水流潺潺,有微风吹来,清新迎面,令人心旷神怡。站在溪之小桥之上回首刚入之洞,洞之剪影立现眼前——映着明亮天光和深绿色的山之倩影,一幅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陈强的漫画像呈现在您的眼前,不得不令您拍案叫绝。不信,你自己去瞧瞧。
在桃花源中漫步于碧绿的田畴土路和弯曲的林中小路,避开了喧闹和嘈杂的市井人声,一种与自然贴近了的感觉油然而生。呼吸着山野吹来的阵阵清风,让你的心境趋于平和和旷达,一切人世的纠结和应酬、一切生活的烦恼和郁闷都因为这不事雕饰的景致和清风给拂去了。在这里的感觉,自己就是“种豆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潜了。
寄身或小歇于桃花源的土家吊脚楼之中,或在“耍子”上喝茶,或在石板铺就的坝子上打牌,或在树阴下、溪水边聊天,无一不是很好的休闲方法。
时光在这里倒流,仿佛是“回到了从前”。“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不就是要寻找这样的去处吗?虽然1600多年以前一个叫陶潜的人把这样的景致描写得那么玄妙和险绝,但是我们让自己置身其中,的确是十分十分的惬意啊。
从古自今,那么多的人在寻找自己心中的桃花源,足可看出人们对自己的精神家园的寻求是何等的重视啊。
我羡慕生活在桃花源附近的居民,羡慕他们可以经常去那里座座,即使不能进去座座,守着一份美丽也是一种幸福啊。
许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