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铁葫芦图书推出的《代表作·中间代》,引起了文坛的关注。这是国内首次出版“70后”代表性作家优秀作品合集,因此,不少评论家将其视作研究评判“70后”作家作品的一个标本。书中收录了薛忆沩、苗炜、冯唐、阿丁、路内、李师江、柴春芽、瓦当、阿乙、曹寇等10位“70后”代表性作家自选的最为满意作品,并用“中间代”这一概念指代这些作家。
较之莫言、苏童等“50后”、“60后”作家颇具家国天下的忧患意识,郭敬明、落落等“80后”作家巨大的市场和商业号召力,这批“70后”文学写作者似乎面临着“陈年佳酿”和“无敌小清新”的双重夹击,只能以“中间”身份处于双方“阴影”下的“灰色地带”。有文学评论家认为,“70后”作家虽然没有 “50后”、“60后”、“80后”作家那样的社会知名度,但这并不影响他们写出独具特色的优秀作品来。他们的文学创作更多地关注个人的成长经验和自我的情感命运,既贴近文学本身的命题,又不绝对排斥市场的需要。他们的作品承上启下,很有可能为中国纯文学另辟一条蹊径。
“70后”作家,上有老下有小,可谓是与当下现实生活最贴近的写作者。他们往往不是职业作家,写作不是谋生的工具,只是爱好和副业。薛忆沩是IT人士,苗炜是记者,冯唐是大夫,阿丁是麻醉师,阿乙是警察,路内是广告公司创意总监……这批来自不同行业的作家个性十足。
“中间代”作家能否成为未来中国文坛的中坚力量,激活新的文学生命力?实际上,他们正越来越被文坛所认可。在《人民文学》杂志与盛大文学联合评选的“未来大家”排名前20中,冯唐、路内、阿乙位列3席。有人说,“中间代”代表的其实就是他们自己,魅力就在于一种独立写作的姿态。
不过,江苏文艺出版社编辑黄孝阳指出:“阐释文学的权力将更多地转向出版机构,尤其是具有强大营销能力的民营公司,这相对于原来单一封闭的系统是好事。对写作者来说,最困难的时期过去了,但如何让烧灼灵魂的火面对资本的意志,是一个难题。”看来,“中间代”作家找到自身立足点后,如何应对商业利益的诱惑,依旧是一个无法逃避的问题。
包慧烨 范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