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文化

央视《茶叶之路》摄制组来晋寻茶踪

来源: 作者:李青 发布时间:2012/8/10 11:26:07

    从8月2日开始,中央电视台90集行进式纪录片《茶叶之路》摄制组来到山西采访拍摄。他们在晋城、晋中、太原、朔州、大同五市展开拍摄。在太行山、皇城相府、祁县晋商老街、晋商茶庄博物馆、常家庄园、代县雁门关、杀虎口等地寻找茶商当年在晋的活动印记……
    《茶叶之路》大型系列节目之所以立项,适逢中俄旅游文化年,也切中了近年来人们对历史上这条中俄茶路越来越热的关注。节目由中、俄、蒙三方联合录制,分为90集行进版和15集纪录片版两个版本。由近30人组成的行进版摄制组从福建武夷山发车后,兵分两路,途经江西、湖北、河南、山西、河北、内蒙古,汇合后穿越蒙古国,最终抵达俄罗斯圣彼得堡,全程近两万公里,历时3个月。
    据《茶叶之路》总导演李德刚介绍,节目的目的就是要再现这条悠远的古代商贸之路,增进观众对中国茶叶历史和茶文化的了解,促进中蒙俄交往和贸易的发展。
    《茶叶之路》走进山西,探寻晋商茶叶之路遗迹
    7月9日,大型纪录片《茶叶之路》行进版在央视科教频道开播,引起众多人文爱好者追捧。“丝绸之路”中外驰名,然而“茶叶之路”这条十八世纪中叶至二十世纪初的中俄贸易商道却鲜为人知。在这部重走“茶叶之路”的90集纪录片中,山西作为重要一站,将在片中占据8-9集的戏份。
    《茶叶之路》的导演汤文靖介绍,“茶叶之路”是中国古代继“丝绸之路”、“茶马古道”之后最著名的国际商贸通道。它南起中国福建武夷山,途经江西、湖北、河南、山西、河北、内蒙古,穿越蒙古国,最终抵达俄罗斯圣彼得堡,全程近两万公里。它是诞生于清康熙年间,一直延续到20世纪初的一条连接中国与俄罗斯的茶叶贸易通道。
    “当年晋商从福建武夷山收购茶叶,船运到湖北襄樊,自河南社旗县入山西晋城,经长治到祁县休整后改车运或驮运,北上大同或经杀虎口到归化,再改用驼队穿越40多公里的荒漠,抵达恰克图,交给俄商贩运到伊尔库次克、乌拉尔直至遥远的彼得堡等地。”汤文靖说,“山西晋商中运茶主要还是以常家为主力军,但最早贩茶还是渠家和曹家。”
    据汤文靖介绍,《茶叶之路》纪录片的主要看点是以茶叶之路作为基础,沿路会选取各地历史和文化民俗,100天的拍摄,90集的节目,都是很鲜活的点,串起了历史之外的风情版的茶叶之路。风情,就是风俗和人情,包括武夷山的大红袍的传统制作工艺,江西现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连四纸,当年有一部分就是用于茶叶包装,它们看似和茶叶之路没关系,但都是发生在这条路上很鲜活很有意思的东西。
    “在山西我们拍摄了让体验者酿醋、酿酒的过程,以及如何制作各种山西花馍、发糕、面食等。特别是酿醋,纯粹是原始的手工做法,观赏性非常强。”汤文靖说。
    据悉,摄制组还找到一位土生土长的山西人——陈旭,他收藏了晋商老账、晋商老票和晋商老印版,他用晋商留下来的真实物件,刻画了晋商辉煌的历史,比如在贩运茶叶过程中使用过的账篷,以及路途中使用的水壶等,这些收藏品真实反映了晋商在贩茶路上的艰辛。
    三个体验者带领观众重走茶叶之旅
    摄制组从中国、俄罗斯和蒙古分别选取了一名体验者,体验者以志愿者亲身体验的形式重走“茶叶之路”。
    三名体验者中,中方体验者是旅行摄影师楚鹏,蒙古方体验者是贡布苏伦·阿伦宝利德,以及俄罗斯留学生龙海娇(奥里娅)。片中主要以他们的参与和视角寻访“茶叶之路”的遗址遗迹、茶叶贸易的形式以及与茶叶有关的故事和民俗,带领观众重走茶叶之旅。
    汤文靖告诉记者,这3个人的选拔还是很费了一番周折的。摄制组为了拉近与观众的距离,并不要求体验者对茶叶有多么深入的了解。他们对于茶叶的知识了解和观众越接近,他们的提问、体验就越能引起普通观众的共鸣。按照这个目标开始寻找体验者。俄罗斯体验者是在中国的留学生龙海娇 (奥里娅),她能歌善舞,很能代表俄罗斯的民族个性。
    寻找蒙古方体验者贡布苏伦·阿伦宝利德(宝利德)也是花了好长一段时间。汤文靖说,最初是想找一位年纪大些的,好和其他两人形成年纪的梯队,但面试了很多人都不合适。一直到快出发前几天了,摄制组突然发现,这段时间一直为摄制组充当蒙语翻译的宝利德不是最合适的人选吗?在中国十几年,汉语很流利,又年轻时尚。拍摄下来,证明摄制组的眼光还是很准的。
    中方体验者楚鹏,80后,来自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旅行摄影师,自由撰稿人,目前处于行摄工作并行的生命状态。他是新浪旅游博客访问量第一名,点击量6070多万,同时还是新浪首位原创摄影之星,23岁开始独自远行,七年来足迹遍布中国115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84座,100座中华名山的70座,以及五大洲的28个国家和地区。很多国家的旅游局都看中了他博客背后的庞大的读者群,在排着队等他去参观拍照。在接到《茶叶之路》摄制组的邀请之后,楚鹏毫不犹豫首次“触电”。
    在太原,记者见到了蒙古方体验者贡布苏伦·阿伦宝利德,他告诉记者,“蒙古人喜欢喝奶茶,是晋商最早把茶叶运到蒙古国,可以说晋商改变了蒙古人的生活习惯。”
    “每一个地方都有‘茶叶之路’留下的种种印记,听人们讲述有关茶的故事,我们好像依旧能闻到那股悠悠茶香!”贡布苏伦·阿伦宝利德说。
    山西“戏份”预计本月中下旬播出
    据记者了解,《茶叶之路》行进版节目采取半同步的播出方式,边摄制、边制作、边播出。其中,山西的“戏份”预计将于本月中下旬播出。
    晋城是中国古庙宇保存最多的地区,道观、庙宇、会馆集中于此。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皇城相府。皇城相府的主人曾经是清初的大学士,《康熙字典》的总阅官。在这个书香门第中,茶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呢?在那时候的官场上,又有哪些与茶相关的礼仪呢?
    据记者了解,在片中,体验者将扮上古装,体验士大夫的茶文化,思考茶在中国人社交中的作用。
    “茶叶之路上的商队大多聘请镖局保障行路安全,茶叶的贸易也刺激了传统武术的发展和光大。祁县、榆次的镖局在清末赫赫有名,镖师们的武术流派一直延续到今天。”汤文靖介绍,片中在山西的“戏份”中的《茶路上的镖师》里,体验者将寻找榆次传统武术—戴氏心意拳的传人,体验戴氏心意拳的招式,展示传统武术的魅力和戴家的故事。
    据了解,为了使观众能够尽快看到前方节目组所录制的最新节目,摄制组采取了半同步的播出方式。工作人员边拍摄边制作,经常是白天刚刚完成现场拍摄任务,当天晚上在住宿地点便开始紧张的剪辑与节目策划工作,编辑过后,带着浓浓茶香的节目第一时间通过卫星传到后方进行播出,与观众朋友们共享绿意。
    目前,行进版的《茶叶之路》正在央视科教频道播出,播出时间为每晚8:40,次日凌晨6:45、下午4:00重播。随后还将制作更有深度的纪录片版在央视播出。
本报记者 栗美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