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文化

各地独特的年俗

来源: 作者:李青 发布时间:2012/1/18 11:14:07

    我国地大物博,许多地方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过年除了祭祀迎新、祈丰纳福、贺拜庆典等传统活动外,尚有许多地方沿袭着传统的独特年俗。
    在湖北清江两岸,“赶毛狗”就是极为独特的年俗。新年第一夜,人们在岩包、山岗和一些最显眼的地方堆满茅草、干柴,当第一堆火起,接着就是千百团火焰点燃山川,豁亮千家。一时间,冲天的火光燃起了激情,人们高声呐喊,燃起鞭炮、敲响锣鼓……在当地传说中“毛狗”是鬼魂和灾难的向征,它们怕火,在新年将“毛狗”驱走,一年就会如意平安,五谷丰登。
    陕西农村有一种独特的年俗:打喜。年初一吃过早饭,人们便把这一年添了孩子的父亲用大绳绑成一串,前面由锣鼓导引在村里游行,大绳前后都有人拽着,走上一截,前后的人拉紧大绳用力一抡,被大绳拴住的人便东倒西歪,颠翻在地。跌倒的人却不能发火。人群中有几名老者手拿扫帚,不时拍打被拴者的小腿,说是可以打掉邪气,“打喜”由此而来。
东北一些乡村过春节有一独特的风俗:添仓。三十晚上由男主人领头,在仓房的桌子摆上馒头、水果,点燃三根香插在粘米饭盆里,作为给仓神的祭品。对着供品作揖后,男主人把一截高粮秆劈成两半,在瓤多的一半按进代表十二个月份的12粒黄豆,与另一半合起来用线缠好,放进水盆泡到初一早晨打开看豆粒胀开情况,哪一粒豆子胀得大,哪个月就雨水多,寓意风调雨顺,增产增收。
    山东一些地方有个独特的年俗:“开井”,大年初三清晨,人们以香火、素菜等供于井台上,将除夕封井的红纸揭去,开始汲水,据说这样可以一年心明眼亮、消灾祛病。
    在福建乡下,大年夜有一项传统年俗:“跳火群”。家家门外燃起一堆篝火,大人小孩一个个越过火头由外朝里跳。据说,跳过火堆,附在身上的不祥之气就全清除了。待到篝火将熄,必须把余烬拨入火盆,端进屋里床下,祈祝日子发达火旺。   文/周文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