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文化

世界读书日:“疫”起读书 以读攻“毒”

来源:山西经济网 作者:李娟娟 发布时间:2022/4/22 20:34:35


“四月芳菲醉,人间仲春时”。花香如约而至,书香浸染交城。曾国藩说:“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以变其气质。”所以,读书,是通往高贵的最低门槛。

又是一个春回大地的轮回,当前我们面对的是各式各样的“风雨”,但有风有雨是常态,风阻无阻是心态,在2022年疫情中的第27个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正值交城县纪委监委德廉教育中收录中纪委网站《中国传统中的家规》专栏之《了凡家训》、家风家教专题评论等正开展的如火如荼,让我们告别那一身的颓废,摩挲纸页,“疫”起读书,学好人、做好事、懂感恩,厚植移风易俗“种子”,让文明新风在交城大地“生根发芽”;以读攻“毒”,隔离恐惧与喧嚣,在书香中明智启心。 

以“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恒心去“立命”去“改过”。《了凡四训》全书共四个章节,袁了凡先生以其毕生的学问与修养,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结合大量真实生动的事例,告诫儿子不要被“命”字束缚手脚,命运是可以改变的,要自强不息,改造命运,此乃“立命之学”。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孔子云:过则勿惮改。那么如何改,了凡先生指出要从治心入手,需发“三心”,即羞耻心、敬畏心、勇猛心,具体从事上改、理上改、心上改,知行合一,从而改变命运,获得福报,此乃“改过之方”。修身立命、改过之方,是一个需要持之以恒坚持的过程,不能心浮气躁、半途而废。



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耐心去“积善”。什么是善?《了凡四训》中了凡先生从八个角度叙述:善有真有假、有端有曲、有阴有阳、有是有非、有偏有正、有半有满、有大有小、有难有易,所以为善要明理,否则不仅无益,还可能造业。本篇也从与人为善、爱敬存心、成人之美、劝人为善、救人危急、兴建大利、舍财作福、护持正法、敬重尊长、爱惜物命这行善的十方中,告诫世人“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同时进一步剖析“为善当善为”。积善是人一辈子的修养,因此必须要有耐心。

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诚心去“谦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官无德不为”,可见立德的重要性。关于谦德之效,《了凡四训》中了凡先生如是说“人之有志,如树之有根,立定此志,须念念谦虚,尘尘方便,自然感动天地……况谦则受教有地,而取善无穷,尤修业者所必不可少者也。”今天,我们说党员干部要“忠诚、干净、担当”,其中“干净”就是“廉政”,只有以一颗赤诚之心内外兼修、虚怀若谷、知行合一,才能崇德向善、明德惟馨,最终实现党员干部从“不敢腐”到“不想腐”的转变。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每一本书都蕴含着深邃的道理,当我们翻开一部部国学,我们都能从中受益。世界读书日每年只有一次,但我们阅读不应该一年只有一次。漫长无低谷,生活自有期。希望每一位读者,都能在这春风扶摇直上的季节,从阅读出发,点亮心灯,享受“疫”散云开的生活,成就更好的自己。

 

责任编辑:刘俊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