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文化

以不变的初心,走出巨变的人生

——评《人生》续篇《变》

来源:山西经济网 作者:李娟娟 发布时间:2022/6/10 17:52:29

路遥的《人生》读完的时候,给人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其实路遥在《人生》本就没有写完,让我尤为惊讶的是,在路遥纪念馆偶遇了《人生》续篇《变》,我喜不自胜。

用最短的时间读完这本书,感觉心随作者笔下的高加林经历人生的荒凉与辉煌,那种灵魂深处的互动和连接强烈的冲击着我。沉淀数月,提笔写下自己的感悟。

是的,给文学作品写续篇是需要勇气的,尤其给著名作家路遥写续篇,则需要巨大的勇气。我佩服作家魏清海的勇气和毅力。“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无论是乡村还是城市,天在变,地在变;山在变,水在变;人在变,时代在变......一切一切都在变。”长篇小说《变》,作者以其丰富的人生经历,从改革开放给中国城乡人们带来的巨大变化入手,写他们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为自己的人生出彩的故事......

《人生》中,高加林的祖祖辈辈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高加林渴望摆脱自己农民身份的延续,他向往更广阔的城市生活。高考失败后他回到了农村,当上了民办小学的教师,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他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想着有朝一日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转正成为一名正式公办教师,就在他的工作朝着好的方向发展的时候,高明楼打破了这一切。后来叔叔高玉智帮助自己的侄子在城里谋了一个记者差事,最终却因黄亚萍前男友张克南妈妈的揭发导致高加林再次回到农村。但是,高加林作为一个新时代农村青年,顽强拼搏的进取精神无疑是当代社会中一股宝贵的变革力量。于是在《变》里,高加林再次走出农村来到部队,经过五年的部队生活,退伍后回到人生起点--高家村。他热爱文学,凭借自己的努力,顺利成了报社的高级记者,不久被提拔成报社副总编,接着他的长篇小说《网》正式出版,最后在家乡县里担任挂职副县长。

正如高加林所言:“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路要走,自己不必去模仿他人,羡慕他人。与其羡慕他人,倒不如羡慕自己。”岁月的打磨,丰富的阅历让高加林在文学、政治上如鱼得水。这是一个奋斗青年的必然,虽然过程“曲终和寡”“高处不胜寒”,但是青春不是年华,是心境,因此结果也不是虚无,是希望的勋章。

《人生》中,刘巧珍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妇女,大字不识一个,但是她淳朴善良,充满着青春与活力。她对有文化、有知识的人充满着敬佩和倾慕,在她眼里高加林是世上最完美的人,她对高加林的爱纯粹、无私、炽热。她以无比的深情与坚韧,心酸地爱着高加林,但是在高加林的眼里刘巧珍只不过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他们的灵魂既不匹配,也不对等。在被高加林拒绝后,善良美丽的刘巧珍并未因此消沉,面对爱情她勇敢、大方、通透,她拿得起也放得下,这样的女子值得被世间温柔对待。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女性的社会地位日益加重,改革开放后新时代的农村女性越来越多得承担起社会责任。《变》中,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高家村,党的一系列政策给刘巧珍带来了新机遇,刘巧珍凭借自己的智慧发展成了养猪专业户,慢慢成了三河集团董事长。她不仅自己发家致富还带着村里人摆脱贫困,由一个弱女子变成一个女强人,得到村里人的信任和拥护,后被推选成了人大代表。刘巧珍的自强自立、敢闯敢干,身上集结的满满正能量,真实地再现了农村新时代女性蜕变的人生轨迹。

路遥作为一位极具影响力的作家,笔下的人物所追求的不止是物质上的富裕,更是有精神上厚重。《变》完美的接续了路遥的使命,在《变》里我们能够清楚的感受到高加林、刘巧珍是那样的不服命运,敢于向命运挑战,热爱生活的人。  

读《变》的时候,有很大的代入感,会让你不停思考,人生,无非就是矛盾与选择的综合体,这无关对与错。人的一生太复杂了,当前我们面对的是各式各样的“风雨”,前行的过程中,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只要我们始终永葆“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的心态,任何困难都将无法阻挡我们前进的脚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今天,旭日的第一缕阳光已划破天机,等待我们的将是无尽的光明。

窗体顶端

感谢作家魏清海为《人生》接续《变》,感谢他在创作的过程中离群索居数月时间推敲与修改、坚定与徘徊、倔强与浪漫、激情与和解,在精神世界和现实世界里来回切换为我们创作的这部小说,能让我们吸收强大的奋斗之光。

责编:李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