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文化
以笔写心
——晚晴印象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仿佛上天的灵气所钟,晚晴身上有一种温润知性的光芒。她的文字,有着丰富细腻的情感、敏锐的观察和感悟,对文学的热爱与经营,这些都使她成为一个真正而纯粹的写作者。说她是作家也好,是文字工作者也罢。女性作家中,能够将文学融入身心,完美地呈显气质的,我所见不多。孙频之外,一人而已。
勤勉写作,文学园地的耕耘者。
几乎所有热爱写作的人都是从学生时代就暂露头角。翻开交城中学2006年时的校刊《新星》,一首《梦想》的小诗已初现她的文学才华。直到参加工作后这十几年间,一直笔耕不辍,所创作的文章越来越多,也越来也好。几十万字的文稿,是她辛勤耕耘的见证。从最开始的女儿心事自珍藏式的小散文,到图山摹水的游记,再到只眼独具的书评,篇篇有特色,字字见匠心。当年那个怀揣着文学梦想的女孩已成长为一位名副其实的写作耕耘者。
喜欢旅行,山河大地的践履者
人们常说,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要在路上。对诗和远方的追求,是每一个文艺人的共同的梦想。晚晴喜欢旅行,每每在出行之后,都会用灵动的笔触将所见所思形诸文字,读她的文字,那些名胜古迹,那些明山秀水,宛然在目,不必亲至,已身临其境。在那些风景的底色上抹上一层柔性的光辉,养眼兼而养心。你读到的不是简单的描山摹水,旅游攻略,而是带着温度和情感的文字,淡雅、宁静,沁人心脾。如她所言,在山川湖海之中,纵享生活与爱。她的足迹几乎踏遍了山西的每一处人文山水胜地,源于她对家乡的热爱,家乡的风土人情也滋养了她,让她的气质中既有水之秀美,又有山之雄浑,如其人,如其文,二者相得益彰。
专注执着,文学世界的信仰者。
晚晴对于文学的热爱,是一种真正发自内心的虔诚。她访名师、评名著,七卷本三百万字的《追忆逝水年华》硬是啃完。她写的《巨流河》书评,正如题目一样,如此忧伤,如此感动,如此深刻。为了读懂作品,她深入作家故居纪念馆,实地感受作家的创作情境,路遥纪念馆、孙谦纪念馆、马烽纪念馆等,都留下了她寻访的踪迹。一篇《南安村走出的人民作家》,让她与山药蛋派著名作家孙谦的研究者王学礼结缘。本着这份对文学的专注与执着,晚晴受到了越来越多读者的喜欢,也受到很多文坛前辈名家的关爱,著名作家常捍江老师对他赞赏有加,著名评论家王春林老师对她的作品悉心指导。而她也以更丰厚更出色的文字来回馈读者,回报每一个爱她的人。
素不贪恋虚名,惟愿以笔写心。这是晚晴的人生格言。她还年轻,愿她永葆这份对文学的初心,以涓涓不竭的文字,让我们在这俗世的人间,多一份滋润与慰藉。
文/张国强
责编:李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