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市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助推器”和“加速器”作用,进一步搭建平台,创新模式,选树项目,全市科技创新能力稳步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持续增强,科技成果加速转化。
目前,我市拥有16家省属、市属科研院所,事业单位科技人才5万多人,市级以上学术技术带头人390余人,其中享受国务院、省政府津贴35人,科技资源占有量位居全省前列。为进一步发挥科技资源的推动作用,伴随着长治高新区升级为国家高新区,孵化园被认定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我市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快推进,与中国技术交易所合作建设的全省首家技术交易市场和技术交易信息服务平台,正式上线试运行,实现了线上线下同步交易,今年以来共完成技术合同登记12项,实现技术交易额6500万元。
同时,深化“政校企联合、产学研一体”科技创新模式,目前,全市有56家企业先后与中科院煤化所、清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161个国内外知名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签约项目68个,合办科研机构29个。大力发展以“互联网+”为主体的新兴业态,成立了中海恒、山丹丹等一批信息科技公司,“太行山农产品物流网”电商平台、“山西老陈醋电商网”正式建成运行并彰显出“互联网+”发展魅力。
在推进科技创新中,我市还通过技术评价、产品展示等方式树项目,选出易通环能低温发电机、康宝集团移动式弧焊机器人、襄矿集团大容量锂离子动力电池、中技金谷新型建材等一批高科技创新项目,支持项目加快发展,引导企业增强创新内生动力。与此同时,设立2200万元的科技专项扶持基金,对有效发明专利、建成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申报省级以上科技项目的给予一定奖励。目前,已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2家,建设省级以上创新型企业17家,建成8家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低温余热发电成套设备、多相镍锰锂离子动力电池、“天宫一号”自行车功量计、现场混装乳化炸药车等一大批“长治创新”品牌在全国叫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