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乡村旅游的兴起,沁县紧紧围绕旅游谋划农业产业发展,加快旅游与农业产业发展融合步伐,实现“一村一景”“一村一品”。目前,该县的西瓜、葡萄、草莓、梅杏、核桃、有机蔬菜等产业已逐渐成熟,通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探索开发出以采摘、住农家乐、体验农事等活动与旅游结合的新路子。
精心布局,全力扶持,一批具有乡村风情的旅游功能区脱颖而出。沁县依托千泉湖国家湿地公园及众多湖泊,瞄准自驾游市场,在风景秀丽的河湖水滨精心打造户外游营地,备足电源、饮水、帐篷及各种特产餐饮,让游客自行选择,尽享自然和闲适;新店镇大端村采用公司+ 村委+ 农户方式,开发水磨头漂流和乡村十八坊;漳源镇安家岭等村大力开发古村落生态文化游,尽情展示土楼土窑洞土文化特色;杨安乡泉则坪村连片的桃花梨花、索马凹故居、手推石磨、农家美食这些特色元素,在今年首届瓮城山生态文化旅游节上吸引了周边县市区众多游客;牛寺乡山曲村也于7 月21 日启动了首届文化旅游节;烂柯山的传统庙会不但举行隆重的迎神赛社、唱大戏,还增加了不少新的项目和活动,颇受群众欢迎……一个个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紧密衔接的乡村旅游项目如雨后春笋,生机盎然。
为加强对乡村旅游发展的引导,沁县县委、县政府专门出台乡村旅游扶持计划和指导意见,给正在发展中的乡村旅游注入新的动力,2016 年用于旅游扶贫的300 万元扶持资金全部到位,一批新兴旅游景点和服务设施正在紧张建设之中。与此同时,沁县依托自然生态见长的特点,瞄准自驾游、户外行走的游客,规划建设30 处露天营地,为游客提供专门服务。在今年的文化节期间,山西房车协会、自行车协会等组织团队深入沁县,在北海、景村、圪芦湖、西湖和徐阳等地建营,参加了当地的民俗活动,并举办了篝火晚会、垂钓比赛、水上摩托艇表演、无人机表演等活动,营员们对沁县的环境和服务赞赏有加。
现如今,沁县各乡镇都在围绕乡村旅游积极开发各种乡村体验、农事参与、特色乡村节等休闲旅游产品,多元化的发展不仅满足了不同游客的消费需求,也推动了乡村旅游产品产业链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