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家陈醋酸又香,武乡大有陈醋厂”,这是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武乡县广为流传的一句顺口溜。大有乡王海峪村陈醋厂酿造的食醋远近闻名,当时还被评为“三晋第一”。如今,武乡县康达醋业有限公司依托传统酿醋古法,让大有食醋再次回到人们的视野,更将“醋葫芦”变成了带动村民致富的“宝葫芦”。
5月10日午后,从武乡县城一路驱车来到位于大有乡王海峪村的康达醋业有限公司,刚进门,便被一股浓郁的醋香所包围。屋子正中央,四口大陶缸一字排开,霸气十足,公司总经理刘素青从中舀出一勺请记者品尝。晃动着手中的小纸杯,棕红色的液体溢出阵阵酸香,呷一口,酸味便充斥了整个口腔,细细一品,但觉绵软非常,还带着一股香甜。“我们的醋是纯粮纯手工酿造,绝对不添加任何添加剂和防腐剂,好吃又健康!”刘素青颇为自豪,他指着醋瓶身上的绿色食品标识对记者说,“这就是我们的‘紧箍咒’,咱做的就是良心醋、放心醋。”正说着,便有村民来买醋,一买就是三大件儿。
2011年7月正式投产的康达醋业有限公司,是武乡县唯一一家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占地面积7000平方米,总投资2000余万元,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产品包括3个系列28个品种,目前可实现年产5000吨,2015年成为省内唯一获得第十六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金奖的企业。刘素青说:“我们不仅要做好醋,更要带着村民们致富。”如今,康达醋业帮助本村及周边村子里58人实现了就业,这些村民年人均收入比过去至少增加了1万元,而厂里十多个制醋师傅中,最多的一年能挣五万元。
说起酿醋这门手艺活儿,刘素青告诉记者,这还要得益于当年的陈醋厂,那是县民政局为王海峪村打造的脱贫项目,特意请来宁化府一位姓韩的师傅教村民们酿醋,一教就是三年,村里90%的中老年人都会酿醋,手艺更是承袭于宁化府,现如今担任康达醋业技术指导的雷国新是其中的佼佼者。
“我们酿醋的传统古法总结起来就是‘纯粮酿造、固态发酵’八个字。”雷国新介绍道。别看雷师傅总结得简练,可实际干起来却是十足的精细活儿。精选原料、原料碾磨、拌料、蒸煮、酒精发酵、醋酸发酵、熏醋、淋滤……十多道工序全部是纯手工制作,从下料到出醋大概需要1个多月时间,这不仅是个力气活儿,更讲究技巧,原料配比、温度、湿度、时间控制得恰到好处,酿出来的醋就香、酸、绵、甜。而老陈醋还要经过一个“冬捞冰,夏伏晒”的天然酵化、去芜存菁的陈放过程,才能真正释放出精华。雷师傅说,只有好的醋醅才能酿出好醋,为了保证醋醅酸度达到4%,他每天都会对醋酸发酵阶段的醋醅进行检测,整个酿造过程完全依靠生物自然发酵,没有任何化学催化剂。
除去十多道工序的精心酝酿,原料考究是康达醋业保证食醋口感和质量的又一法宝。为保证食醋的原汁原味原生态,康达醋业与周边6个行政村的650多户农户签订了高粱、谷子等种植合作协议,种植面积达2000多亩,种植过程中不使用任何化学肥料。
俗话说,酿醋如酒,得好水才能酿出好醋。经过检测,王海峪村的地下水PH值达到6.8,接近矿泉水的标准,当年,就是韩师傅发现用王海峪村的水酿出的醋口感更为醇正,这一得天独厚的条件为康达醋业的发展再添助力。“为了保证用水卫生,我们特意打了一口井用于制醋。”刘素青介绍说。
如今,搭载着京东电商平台,藏在深山人未识的康达百味醋走出了太行,走向全国各地,醇正柔和的醋香四散飘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