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1月27日
  • 区域经济:

当前位置:首页 > 长治 > 县域经济县域经济

脱贫攻坚 决战太行:蔬菜“喝”牛奶“喝”出致富路

来源:山西经济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6/8/5 8:55:56

上午10点,王爱花准时下班,骑上电动车,带上从蔬菜基地买的平价菜,回家做饭。

    每天早上6点上班,10点下班,下午4点上班,8点下班,一天8小时工作时间,不离乡、不离家,挣钱、家务两不误。这是王爱花近4个月以来的日常生活。

    王爱花是平顺县北社乡广武村人,今年4月份,她到位于东青北村的平顺县麦丰农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蔬菜基地打工,一个月下来,工资能拿1500元,家里的农活一点也没耽搁。“这可真是家门口致富啊!”王爱花高兴地说。

    和王爱花一样,有十几名农家妇女在麦丰公司打工,过上了有收入的“体面”生活。

    麦丰公司,这个从征地到建设大棚、从萌芽到硕果累累,如今刚刚“半岁”的“年轻”企业,已成为当地老百姓脱贫致富的“靠山”。和企业一样,负责人也是一位年轻人——出生于1985年的“女汉子”梁余妮。

    一幢幢上党民居依山傍水、掩映在青山绿水之中;一条条水泥道路纵横交错、蜿蜒盘旋。田间地头,一个个蔬菜大棚迎风挺立,一片片绿油油的蔬菜青翠欲滴。

    日前,记者走进麦丰公司蔬菜基地,四五个村民正在大棚里忙碌着,有的在摘菜,有的在拔草,有的在“喷”牛奶。

    蔬菜上“喷”牛奶,这是咋回事?

    梁余妮告诉记者,她在种植大棚蔬菜之前,专门到山东寿光市学习大棚蔬菜种植技术时,无意间发现那里的菜农都把牛奶喷在叶面上。这种做法使得蔬菜能够得到营养补充,回来后,梁余妮也尝试这种做法,发现长出来的蔬菜果然“不一般”。

    “让蔬菜‘喝’牛奶效果确实不一样,味道也很好。”梁余妮说,这样种出来的蔬菜颜色非常鲜亮,外表看上去也很嫩,而且水分非常足。虽然使用牛奶对蔬菜进行浇灌,每亩成本增加了一些,但种出的菜口感好、营养高。

    “除了让蔬菜‘喝’牛奶外,我们还添加醋、白糖等,这样可以加快蔬菜叶面吸收,增加蔬菜含糖量,让口感更好!”技术员王水鱼告诉记者。

    据梁余妮介绍,蔬菜大棚建成后,她就坚持种植无公害有机蔬菜,高起点、高规划、高定位。一个大棚投资5万元,以青椒为例,一个大棚一年可种两季青椒,收入达4万元,这样算下来,两年回本不成问题。

    “把大棚建在平顺,就是要为村民闯出一条脱贫致富路子,我们的蔬菜比普通蔬菜每公斤高0.6元,一年大概产60万公斤蔬菜,可比普通蔬菜多收入36万余元。只有保证了产品的质量、管理和销路,才能保住百姓的‘饭碗’。”梁余妮如是说。

    梁余妮给记者算了一笔账,100余亩流转土地,公司每年要支付5万多元土地流转金,周边10余名群众在基地有固定收入,每人每年工资收入2万余元;基地在农忙时还要使用短工,每人每天50-60元工资。员工宋翠平, 就把家里的土地流转到公司,除了每年有上千元的土地流转金,还能按时领到工资。像宋翠平一样,好几名群众都挣上了“双份”收入。

    “单纯种点地,年年拉饥荒。现在在公司打工,正常年景年收入一两万元不成问题。”说起未来生活,宋翠平喜上眉梢。王爱花接上话茬,如今按时上下班,“旱涝”保收,等以后学习了技术,自己还可以承包大棚,大伙的日子有盼头了。

    变输血为造血,有产业才有未来。麦丰公司不仅建成蔬菜大棚带民致富,还成立了电子商务平台,通过免费为百姓代购、代销所需生产生活资料,使当地百姓真正享受到互联网带来的实惠,建设遍布乡、镇、村的“三农”信息服务站,打通群众与互联网“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