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1月27日

当前位置:首页 > 晋城 > 电力风采电力风采

晋城:电缆转接箱的“创新故事”

来源:太行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6/7/1 11:37:53

6月15日,国网晋城供电公司第九届创新成果发布会奖项揭晓,配电运检室创新项目“10千伏组装式电缆转接箱制作”获得一等奖。但人们不知道的是,这个小小的“电缆转接箱”的研发过程竟长达3年之久,不断在实际应用中改进完善,让这个外表不起眼的小家伙创造出了大效益。

  查清问题 找准症结

  2013年,国网晋城供电公司配电运检室刚成立不久,多个技改大修项目已蓄势待发。当年的5月至10月,短短5个月的时间里,市区的10千伏南环开关站、西环站、黄华街站全部要升级改造。

  为减少停电,改造期间必须将现有供电负荷转移出去,实现负荷转移。南环站需要对6根10千伏电缆进行转接,当时用了整整8个小时来完成这项工作,而西环站有着同样的难题,5根电缆用了将近6个小时。

  转接电缆耗费的时间太长了!问题的症结在哪里?

  经过分析,大家发现开关站内的电缆头为户内常规型式,而转接电缆所用电缆分接箱内为户外插拔式电缆头,转接过程中,无法直接连接,需要先将原电缆头切断,重新制作电缆头,然后进行高压试验,这花费了大量的工作时间,而且可能造成电缆相序出现错误。事实证明,电缆分接箱并不适合对电缆进行短时间的转接。长达10个小时的停电时间,大量的工单,甚至还有投诉电话,老百姓的抱怨声严重困扰着配电运检人。必须想办法解决这一难题!

  细心观察 靠智慧解难题

  2014年9月,在110千伏上庄变电站10千伏开关柜改造期间,他们又面临着同样的难题。

  “长清,我们能不能自己做一个箱子,实现电缆的快速连接呢,箱子里面设置绝缘支柱、铜排,电缆转接时,将电缆头的线鼻子直接套在打眼的铜排上,用螺栓紧固,不就达成目的了么。”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路边的低压电缆分接箱内的电缆接线方式,突发灵感的配电运检室负责人金治华找到创新骨干王长清,细致而又条理地分析商量着。

  接下来,王长清开始着手准备工具,材料,加工,实验。短短十天时间,箱子做成了,相与相之间安全距离满足要求,绝缘水平合格,完全具备应用条件。更为可喜的是,在上庄变电站电缆夹层内,采用转接箱只用了一个小时就将电缆转接完成,在运行的三天过程中情况良好,但这还没有结束。

  精益求精 搞出了2.0新版本

  去年10月,城南变电站改造,这一次任务更重,要对8根电缆进行转接,至少需要三个转接箱。而相比于上一次,箱子的应用环境也有不同,在室外存放,要考虑雨雪天气影响,安全性要求更高。

  王长清这次用了15天时间对转接箱进行改造,底部增加了固定支架,表面贴了标识牌、安全警示标志,内部还有加热除湿排风装置,安全性能更高,在城南站改造开始之前成功制作出3台转接箱。

  箱子不负众望地完成了负荷转移任务,运行的60多天时间里,各项指标完全正常。由于采用了电缆转接箱对8条10千伏线路进行负荷转移,减少了6个小时停电时间,多供电量约为60万千瓦时,经济效益约30万元。

  大家交口称赞:“创意真不错,最关键是实用,必须点赞!”

  “长清,成绩很不错,但不能放松啊,咱们的工作还有好几个难题一直没解开,需要大家创新思维,开动脑筋,抓紧时间,尽快拿出方案啊。”配电运检室负责人金治华面带笑容地说道。

  你瞧,配电运检人的创新之路又开始了。

责编:丽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