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1月27日

当前位置:首页 > 晋城 > 大美晋城大美晋城

泽州南山村:长寿之村 生态家园

来源:山西画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7/1/20 8:47:12


长寿幸福新农村——南山村鸟瞰图

山西省泽州县巴公镇龙王山主峰东侧的山麓,座落着一个美丽的小村——南山。这里不仅有流淌了千年的长寿之水薄荷泉,有浓荫蔽日的龙王山自然生态保护地,还有造型独特的别墅群、风光旖旎的栖凤公园、设施齐备的老年乐园,被誉为“长寿之村˙生态家园”。2016年,泽州县响亮地提出“古韵泽州·全域旅游”,环绕龙王山开辟了绿色通道,将南山村与龙王山森林公园、自然生态保护地、历史古迹和及周边村庄连为一体。假日周末,诸多旅友常循着绿道或健步或骑车徜徉于“天然氧吧”,感受大自然的多姿多彩。南山村乘风顺势,着力打造休闲驿站和健身娱乐度假村,成为巴公镇打造特色小城镇的生态休闲区和旅游新名片,声誉鹊起。

湖映别墅群     实干兴南山

走进南山村,给人的第一印象是绿荫缤纷,干净整洁,仿佛踏入了江南水乡。幽雅别致的栖凤湖畔,杨柳轻拂别墅群;凤凰、绵羊、梅花鹿、老寿星雕塑矗立在街心花园。目光所及之处,更是装点得浓情四溢,有福禄寿三星彩绘、十二生肖剪纸,有拾桑供母、弃官寻母、扼虎救父、鹿乳奉亲等二十四孝图,有睦邻友好、孝敬公婆、尊老敬老的漫画。最养眼的,莫过于张贴在街头的百岁老人寿诞合家欢和一幅幅长寿村民的生活照,精彩定格的一张张笑容传递出浓浓暖意和温馨之情。


整齐的南山乡村别墅群

我们在南山村村委办公楼里见到了党支部副书记刘软绪,想请他介绍全村概况。老刘是个热心人,谈兴很浓。他乐呵呵地说,南山村北依巴公平原,南偎龙王山山脉,原由薄荷泉、后沟、刘窑三个村组成。明太祖初定中原,为便于征收赋役、劳役税、上供给祭祀之费、维持地方治安等,制定一百十户为一里,推行黄册制度,基层组织实行“里甲制”,这三个村隶属于“东坡里”,一直绵延至清初。民国时期,这三个村因位于巴公镇南部,统称南三村。改革开放之后,三个村依托地下丰富的煤炭资源,合办了煤矿,集体经济收入颇丰。自1992年起,开始在薄荷泉附近筹建新村。当年,修建了首批32栋别墅。1993年,打机井一眼,免费为全体村民供水。1994年,建起第二批44栋别墅;1996年,村里又修起两栋住宅楼,可安置100户村民,十年后,全村整体搬迁完毕。因这三个村长寿之人极多,附近龙王山上三百年以上树龄的松柏荫翳蔽日,加之本村有“饮水薄荷泉,长寿福无边”的美丽传说,村民又常年植树造林美化家园,故取“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之意,改称南山村,延用至今。

谈到村民就业情况,老刘说,2002年,村集体购置了联合收割机、播种机、犁地机、旋耕机,实行一体化耕作,对村民犁、旋、种、收全免费。自2004年起,村集体又陆续建起百亩果园、500头养牛场、5000头规模养猪场、千只养羊场。2004年,村集体还投资120万元,建起晋城市首家沼气站,全村人从此告别了烟熏火燎,用上了清洁能源。目前,村民们在果园和养殖场就业的近百人,其余的或跑运输,或到附近的企业打工。全村人其乐融融,幸福美满。

饮水薄荷泉     长寿福无边

几次听到薄荷泉这个诗情画意的名字,加之南山村被誉为“长寿之村”,当地人又有“饮水薄荷泉,长寿福无边”的美丽传说,记者兴趣陡增,提出想实地察看,并询问长寿之道。

我们一起在村中边走边谈。老刘说,南山村目前共有450余口人,耕种着500余亩土地。全村长寿老人的占比在巴公镇44个行政村中高居第一。其中,60岁—69岁的老人72人,70—79岁的19人,80—89岁的6人,90—99岁3人,百岁老人1人。他在一幅四世同堂合影留念的照片前驻足,指点着照片说,就是这幅49人合影的中心人物,她叫邢秀英,这是老人过百岁寿诞时四世同堂的合影。

在老刘的陪同下,我们又穿过一条用金黄的玉米穗摆成“寿比南山”字样的小街,出村后闯入密林深处,弯弯曲曲下了一道漫坡,终于来到神秘的薄荷泉边。此泉,既非济南趵突泉那种涌流汩汩,也非醉翁亭边酿泉那般白练潺潺,筷子粗细,涓涓滴滴,五步之外声息不闻,真可谓“泉眼无声惜细流”。

老刘告诉我们,相传很久以前,村里有个叫长公的小伙子,英武俊朗,勤劳善良,乐于助人。某年大旱,庄稼枯死,寸草不生。三个村的百姓一齐登上龙王山,在龙王庙里虔诚祈雨三个月,却滴雨未落,眼见家家户户存水殆尽,甚至有人饿死渴死,长公自告奋勇,为村民们寻觅新水源。

长公顶着烈日,揩着汗水,钻入龙王山深山老林,发现树木大量枯萎。他舔着裂唇渗出的鲜血,濡润着火辣辣的嗓子四下里寻觅,终于在一个陡峭的山坡下,看到一小片翠绿。长公喜出望外,忙抓着葛藤顺坡溜下,发现在几块巨石缝隙间,渗出一股溪流,蜿蜒200余米,小溪两边长着一种不知名却充满着旺盛生命气息的小草,空气里弥漫着清凉的气息。长公赶忙拿出随身携带的木瓢接水止渴,“咕咚咚”灌满肚子,又盛满随身携带的水器,带回村里分给众人。还随手拔了几株嫩草。在他的指引下,众乡亲都扶老携幼不辞劳苦到此接水,度过了艰难的岁月。

长公请一位老中医辨认带回的嫩草,老中医告诉他,此乃薄荷,又称番荷菜、升阳菜、银丹草,有发散风热、清利咽喉、透疹解毒、疏肝解郁和医治神经痛等功效,且药膳两用。此话一传,村民们便美其名曰“薄荷泉”,有人常到溪流岸畔采集薄荷草,做薄荷茶、薄荷鸡蛋饼、薄荷枸杞雪梨粥等。再之后,村民们发现,饮用此水的都很长寿。而那位长公,因长期饮用此水,竟寿至300岁,被尊称为“长寿公”。后人为感恩长公当年的义举,在泉眼附近建了一座庙宇。谁想,庙成之后,薄荷泉居然分作两股,一股庙前流淌,另一股则绕道庙后。后人又发现,薄荷泉水不论烧多久都无垢,堪称天赐甘霖。可惜改革开放初期,村民们过度采集地下煤炭,造成泉水断流,薄荷草也渺不可寻。近年来随着村办煤矿被取缔,泉水又自然溢出。周边村民闻讯后常到此接水,传为美谈。

记者问:莫非南山“长寿之村”的美名,就得益于眼前的薄荷泉这股“长寿之水”?

老刘笑而未答,却另起话头:水是村庄的灵魂。我们的口号是“土不下坡,清水入湖,护好门前水,共享南山美”。全村及周边山坡林木绿化率达80%以上,构成了灵动的水系,村中的栖凤湖和薄荷泉下的古柳池塘,是承接天雨的“两盆净水”,调解着气候。至于长寿的秘诀,在我看来,环境优美是一大因素,其次,则是全村人尊老敬老。

百善德为本     敬老孝当先


山水相映的栖凤公园

为了使全村老人真正实现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学,南山村在风景秀丽的栖凤湖畔,建起老年活动中心。平日里,老人们或在湖畔散布,遛鸟,或到老年活动中心下棋,打麻将。所有老人的生日全部登记在册,生日那天,党支部、常委会购买生日蛋糕,请当事人到活动中心过生日。每年重阳节,全村老人集体在活动中心吃酒席,共祝天增岁月人增寿。

 端午、中秋、重阳三大民俗节日,南山村里都要发放敬老物品。60岁以上的老人,端午节每人可领取价值百元的江米、白糖和食用油;中秋节领取价值百元的月饼、水果和食用油;重阳节领取生活补贴,60—69岁每人120元,70—79岁每人140元,80—89岁每人160元,90—99岁每人180元,百岁以上每人200元。

南山村还汇编了《家庭和谐行孝道,健康长寿来南山》的资料,既收录有古代的《孝经》,还收编有《人生百孝诗》,如唐代诗人司空图的《步虚》,张谓的《代北州老翁答》,白居易的《燕诗示刘叟》,孟郊的《游子吟》,舆恭的《思母》;宋代李清照的《长寿乐》,王安石的《十五》;元代诗人杨维桢的《慈母爱》;清代诗人蒋士铨的《岁末到家》。更多的是当代人编撰的《知节歌》《节欲歌》《安然歌》《“多”字歌》《“常”字歌》《五字不老歌》《三七养生歌》等。


首届“孝亲·长寿·怀旧”文化旅游节活动广场舞比赛现场

2016年国庆、重阳节期间,在巴公镇党委、政府的精心指导下,南山村隆重举办了首届“孝亲·长寿·怀旧”文化旅游节,推出了八项具有乡土文化气息的活动。一是老年人红歌经典大家唱;二是50岁以下青壮年激情广场大家唱;三是全镇16支农民广场舞演出队轮番表演;四是《上党戏迷唱》专场表演;五是举办怀旧居家场景图片展、24孝图文展、古稀老人及全家福图片展、红色文化收藏精品、剪纸、刺绣、布贴画展;六是巴公镇土特产品展,展出的有蜂蜜、乌鸡蛋、土鸡蛋、黄秋葵及“谷宜生”等土特产品;七是龙王山绿道行;八是制作大锅饭,以此引发老人们对以往日子的怀念和反思,从而更加珍惜今天的生活。活动期间,打竹板、跑驴、垂钓赛、扭秧歌、滚铁环、搓玉米、跳大绳以及免费品尝十大碗、百叟宴、儿孙孝亲宴等热闹非凡,让全村人和外来游客感受到了浓烈的敬老爱老氛围。

文化旅游节活动现场

记者在南山村街头遇到三三两两的外地游客,问及南山村的印象时,其中的一位连连点赞:“天是蓝的,坡是绿的,湖是清的,花是香的,薄荷泉水是甜的,呼吸的空气是清爽的!还‘盛产’长寿老人,真的是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青山绕水生,绿树浓荫长,使南山村成为巴公镇重要的生态涵养区,“立体式”生态旅游模式更让南山村散发出独特的魅力。

刘软绪表示,“今后,我们一方面要精心安排、精细服务,继续打好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老有所学四张服务牌,让老人过上更加幸福的长寿生活。另一方面,要一如既往地爱绿、护绿、增绿、用绿,把南山打造成高品质的宜居宜业宜游新农村!”(记者 李鹏飞)

责编:丽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