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崔振海 实习记者 暴丽鹏 通讯员 徐军利
全省首座镇级金库落户巴公、新型镇级行政管理体制“五部一办两中心”稳妥运转、兰花年产20万吨己内酰胺项目顺利投产、来村中小微企业孵化基地应运而生、山西兰花华明纳米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新三板”挂牌上市、清慧三期顺利开工……
一项项工程,无不展示出泽州县巴公镇大力推进转型综改扩权强镇试点建设不断释放出的改革红利,转型综改扩权强镇试点建设有力助推了巴公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
多年来,巴公镇依托丰富的煤铁资源和交通区位优势,乘势而上,形成了以装备制造、钢铁冶铸、煤炭化工为支柱的工业体系,经济社会发展突飞猛进,被誉为“太行第一镇”。但之前掠夺式的开采方法和粗放型发展之后,导致该镇地质沉陷、环境污染、集体经济滑坡、事权过大财权甚小等问题接踵而至。
如何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对吸纳人口多、经济实力强的镇,可赋予同人口和经济规模相适应的管理权”精神和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部署要求,加强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工作?
2015年7月,巴公镇作为省、市、县转型综改扩权强镇试点启步试航,当年12月,该镇又一次入选国家第二批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之后,巴公镇按照“工业园区化、园区社区化、社区城镇化、城镇特色化”同步发展思路,奋力打造“功能齐备、设施完善、生活便利、环境优美、保障一体”的全国新型城镇化先行镇。
科学编制“五规合一”规划,加快城乡统筹发展步伐。巴公镇在全省首先启动了乡镇“五规合一”编制工作,把经济社会发展、产业发展、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土地利用五个规划融为一体,规划范围130平方公里,明确发展路径、任务和时间表。新上项目全部对照“五规合一”选址审批,一步到位、方便快捷。
在“五规合一”规划引领下,巴公工业园区关停了一座旧电厂,新上了兰花年产20万吨己内酰胺、晋钢集团高炉尾气发电、兰花年产50万吨纳米新型材料、清慧制造三期轨道交通新型材料结构件等新项目,总投资60多亿元。过去依煤致富的东四义、山耳东、南山等村庄,依托龙王山森林公园和环城绿道,积极发展户外健身、素质拓展、休闲庄园等旅游经济,为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开辟了新路径。
构建“园镇一体”管理体制,推行实施精干高效的扁平化管理模式。该镇摒弃传统的金字塔状管理模式,采取一套人马分挂巴公镇人民政府和巴公装备制造工业园区管委会两块牌子的运行方式,大力推行“园镇一体”管理体制,从机构设置、审批权限、财税体制、土地管理、低碳发展、投融资等多个体制和领域深化改革,将原有的32个内设机构兼并重组为“五部一办两中心”,即党政综合部、发展改革部、社会管理和保障部、安全监管部、财政金融部、工业园区管理办、行政服务中心和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通过综合窗口一站式集中服务,基本实现本镇居民办事不出镇区的目标。同时,组建了巴公国土分局、环保分局、公安分局、行政执法中队,打造出一支精干高效的管理队伍。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振各行各业发展劲头。按照晋城市《关于市发改委等10部门对巴公等转型综改试点下放部分审批权限的通知》要求,巴公镇积极承接市县发改、国土、住建等10部门下放的54项行政审批权限,瞄准“管得最少、管得最好、审批最快、发展最快”的改革目标,建立起审批联席会议等制度,采取发展改革部“一枚印章管审批”,简化了办事流程,提高了服务效能。
试点工作开展以来,该镇已累计办理工业、农业、商贸等各类项目备案53个,所需建设用地4200多亩,利用跨域造地补充耕地实现占补平衡,试点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指标挂钩两项政策,通过土地收储管理中心,以市场方式规范土地指标流转,基本满足建设需求。
1月9日,世界500强企业美国德纳公司与山西清慧制造公司合作,总投资21.2亿元年产5000万件轨道交通新型材料结构件项目隆重奠基,落地前期,项目单位充分感受到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所带来的高效、便捷、优质服务。
设立镇级金库,激发金融系统和社会资本投资活力。试点之前,巴公镇没有独立财权,可支配财力无法满足产业升级、民生事业等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试点之后,该镇设立了山西省首家镇级金库,与县财税“三七分成”;较上年增长额则“五五分成”;镇域范围内国有土地出让、排污费、水资源费等非税收入,市县分成部分全部留归当地,2016年该镇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1.05亿元,可支配财力明显增强。
藉此,该镇充分运用财政杠杆,通过PPP等模式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投资,推进镇域路网改造、集中供水供热供气、巴原新城幼儿园等重点工程建设。2016年12月,借助镇级金库优势,采取互保方式,通过平台拟融资约2亿元启动巴公河景观风貌综合整治,现已成功申请到国家专项发展基金3500万元,目前,该项目即将全面开工。
致力“三区联动”,助推“由镇到城”跨越式发展。围绕建设宜业巴公,镇区东北部加快水、暖、电、气、路等公共资源互通互享,助力“产业集结、工业集聚、企业集群”,着力打造新型工业园区。
围绕建设宜居巴公,镇区中部以巴公一、二、三、四村和东、西四义加官庄等7个村为依托,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服务功能,大力发展财政金融、商务服务、职业教育、文化卫生、信息服务、餐饮住宿等现代服务业,着力打造生活文教商贸集聚区。
围绕建设宜游巴公,镇区西南部依托龙王山、伊侯山和环城绿道,大力发展养老康体、农业采摘等新型产业,着力打造休闲、体验、观光三位一体的全域旅游区,使之成为晋城市区居民休闲度假的“后花园”。
目前,该镇已初步建成“四纵四横”交通路网,镇村形成15分钟交通圈,人口流动明显加快,浦发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纷纷落户。通过“三区联动”,昔日的“太行第一镇”,正在实现“由镇到城”的华丽转身。
责编:丽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