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去年全市160家拥有自建平台的电商交易总额已达30亿元

很多市民都爱上本土电商平台购物。 本报记者 李剑锋 摄
本报讯(记者袁泉)近段时间,市商务粮食局法制与信息化办公室每天都挤满了企业代表,阳城东兴陶瓷负责人更是一大早就从县城赶来填报申请表。这么多人积极报名,都是参加“山西品牌网上行”活动。“能提升品牌影响力,走的还是当下流行的电商渠道,这样的促销机会绝对不能错过。”东兴陶瓷负责人高兴地说。
其实“山西品牌网上行”活动带给企业的好处远不止这些。活动期间,阿里、京东、苏宁等各大电商网站将在显著位置设置企业页面广告,省里还对符合要求的企业进行补贴。市粮食商务局就是看准了这些有利条件,积极组织本土企业参与其中。“我们看好‘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模式,帮助更多本土电商企业享受到更多政策红利,真正走出去,做大做强。”市商务粮食局副局长王志强说。
近年来,电子商务对传统交易、服务、消费和生活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我市着实出了不少实招。早在2014年7月,市政府就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电子商务发展的实施意见》,积极推广普及电子商务应用,大力培育电子商务平台,积极发展网络零售平台,引导电子商务向农村乡镇发展。一时间,各类电商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截至去年年底,我市共登记了160家拥有自建平台的电子商务企业,网上交易总额累计达到30亿元。其中不乏一些有特色的自建电商平台,比如山西方舟数码技术有限公司开发了晋城IEC平台和晋城购两个平台。在晋城购上,日常消费品、鲜活农特产品、冷链商品,连海外商品、服务性产品样样俱全,都可以买到。目前,晋城购日均交易额已达20万元以上,且以较快速度增长,到去年年底,交易额达到5000万元。“网络购物不一定要选淘宝,咱晋城的网购平台就很方便。”王志强说。
“电商”兴隆,一批依靠网络营销农产品的企业很快风生水起。阳城菜篮子商城有限公司就是其中的“明星企业”,这个依靠网络的商城,为商场、饭店、煤矿以及生产制造企业配送蔬菜、粮油、水果、海鲜以及调味品,在全县设立1400个网点,发展客户1000多个。“农村才是电商发展的肥沃土壤。”王志强介绍说,为了积极推动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目前各县(市、区)都建立了电子商务县级服务中心。其中阳城有乐村淘、八佳美淘村两个县级运营中心,发展村级体验店330家,社区体验店22家。高平乐村淘县级运营中心已签约249个村体验店,此外邮政与“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店积极配合,在40家农家店开展了电子商务业务推广。陵川县临时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11月下旬投入运营,已完成30余个村级示范服务站点的布点工作。泽州的“乐村淘”县级运营中心发展村级体验店300余家,“晋邮惠民”与供销社合作,在泽州范围内共建店142家。
借鉴外地经验,结合晋城实际,去年我市又出台了《关于促进电子商务发展的实施意见》,大力扶持本土特色电商发展,为山西方舟数码技术有限公司、阳城菜篮子商贸有限公司和沁水圣康蜂业公司等三家企业申请专项资金63万元,积极组织陵川、沁水申报阿里巴巴“千县万村”计划试点县,最终陵川被商务部确定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在利好政策刺激下,一批传统企业利用电子商务转型发展,神利电器责任公司专门成立了神利便民有限公司,在市区黄华街、凤鸣小区等交通便利、人口稠密的地段陆续设立35个便利店,线上线下销售结合,为市民全方位服务。
为推广我市一些成熟的电商模式,以及牵线为企业寻求良好的发展平台,市商务粮食局还组织开展了电商应用推进大会,成效明显。“电子商务已经深入人心,可电子商务不只是网购这么简单。最重要的是培育电子商务平台。”王志强说,不但要鼓励本土有条件、有实力的企业建设电子商务平台,还需要引导企业有效利用国内成熟电子商务平台,培育电子商务园区,实现更大利润。今后工作重点是着力培养3—5个电商服务商园区,培育农村、社区电商网络,在各县分别建设“电商服务中心”和“电商服务站”,让互联网真正为企业服务,让群众享受更多便利。
责编:小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