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1月27日

当前位置:首页 > 晋城 > 新闻聚焦新闻聚焦

【贯彻市委六届六次全会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记者见闻】西巷社区:思路一变天地宽

来源:太行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6/3/22 9:07:31

□本报记者 商津津

  3月10日上午,城区南街办事处西巷社区的赵大妈急匆匆赶到社区主任杨世伟的办公室。

  “主任呀,我儿子在社区落户的事办得咋样了?”

  “还需要他的身份证复印件,有空拿过来吧。”

  赵大妈儿子的户口落在外地几十年了,怎么突然往回迁?事情还得从2014年底社区换届说起。

  西巷社区位于黄华街中段西侧,地理位置优越,社区内商企聚集、店铺林立,可谓“寸土寸金”。但就是这么一个“风水宝地”,前些年社区连正常办公都难以维持,社区居委会班子更是“一盘散沙”。一位社区居民告诉记者,以前社区班子内部不团结,办公不透明,干群关系紧张,是典型的“软弱涣散”,即使有些干部想做些事,也力不从心。“直到2014年选出新班子,社区才有了转机。”

  2014年底,西巷社区换届,张保旦、杨世伟分别当选为居委会书记和主任。作为社区的老党员,张保旦对西巷近几年裹足不前的状况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心里明白,这份工作是“烫手山芋”,但西巷是一片好地方,干好了,大有可为!

  西巷的“症结”是集体经济薄弱,根源在班子“涣散”、干群关系紧张。为了从根子上“治愈症结”,新居委会班子严格按照“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和“四议两公开”的规定办事,并召开了原农户代表大会,充分听取群众意见。一段时间后,居委会逐渐得到群众信任,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守着“寸土寸金”的地盘,却没有集体收入,这很难说得过去。张保旦和居委一班人通过认真分析后,发现症结在于前些年西巷大搞“圈地运动”,有人擅自将集体土地据为己有,从事经营活动或转租给别人,每年只象征性地给集体交些钱,或索性不交钱,导致集体资产流失。“只有把这些土地收归集体或把租金提高到合理水平,壮大集体财力,才能为民办事,做到公平、公正。”

  随后,西巷社区成立了“三资”管理专项清理整治领导组,一趟趟地找相关人员做工作。“刚开始,天天有人来居委会骂娘。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就耐心开导,同来人摆事实、讲道理。后来,大部分人都能配合我们工作,集体经济实力也一步步增强。”张保旦介绍说,2014年,西巷社区集体收入仅有96万元,2015年一举超过250万元,今年预计达到500万元,一年翻番。

  “底子”厚实起来后,西巷社区围绕居民关心的热点,及时实施了一系列民生工程。及时启动了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建设,新建了一处室外活动场所,增设了路灯和石桌石凳,提升了社区基础设施水平。去年重阳节,社区给200多名老人发放了尊老金,还给原农户居民交纳了医保。“社区可以说是一天一个样,一年大变样!把户口往回迁的人自然就越来越多呗!”杨世伟笑着说。

  “市里、城区对今年的发展作出了一系列安排部署,其中提到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我们很受鼓舞。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强化班子建设,加强‘三资’管理,不断壮大集体经济,争取多为老百姓办实事、好事,将西巷社区打造成美丽社区、幸福社区。”张保旦对社区的未来满怀信心。

责编:丽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