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滇生出席首发仪式
本报太原11月11日电 特派记者李广瀚报道:今天上午,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山西大学行龙教授主编的《“沁河风韵”系列丛书》发布会暨学术研讨会在山西大学会议中心举行。
发布会由山西大学、山西出版集团、市委宣传部联合主办。省政协副主席刘滇生出席并讲话,省地方志办公室党组书记张志仁作研讨发言。山西大学党委书记师帅、校长贾锁堂出席发布会。
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赵沂旸出席并讲话。省文化厅副厅长郑中夏、省社科联副主席王志超等出席会议。
为了整合学术资源,切实推进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山西大学与晋城市政府开展战略合作,成立了“沁河风韵学术工作坊”,把学术服务的第一站选在了沁河流域。考察期间,工作坊集体或分课题组对沁河流域170多个田野点进行了考察,累计有2000余人次参加了田野考察。《“沁河风韵”系列丛书》聚焦沁河流域的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生态、旅游、城镇、教育、灾害、民俗、考古、方言、艺术、体育等多方面,包括《沁水史话辩证》、《战争往事:沁河流域的动荡岁月》、《沁河流域古代壁画撷英》、《沁河湿地》等共31本,全景式探索沁河流域的社会发展史与变迁史,这是在山西史学界提出进行汾河流域史研究之后,又一重要流域史研究的丰硕成果。
赵沂旸在讲话中代表市委、市政府向丛书的发布表示祝贺,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晋城发展的专家学者表示感谢。他指出,沁河是一条生态之河,是一条古建之河,是一条人文之河。为了更加全面、深入地挖掘和展示沁河流域的深厚历史文化,推动这一区域的综合保护和开发,晋城市委、市政府和山西大学携手合作、协同创新、协力开展“走向沁河流域”文化研究。“沁河风韵”系列丛书这一重要成果,是沁河流域人文地理、风貌生态的全方位展示,为外界了解沁河流域提供了翔实资料,为推进沁河流域的保护和开发提供了坚实科学依据。晋城还有深厚的炎帝文化、商汤文化、围棋文化等,希望山西大学和晋城市能进一步开展深度合作,把晋城作为山西大学“文化传承与保护”课题研究基地,梳理挖掘好这些宝贵文化资源,提炼出有代表性的文化符号,为晋城深度研究开发优秀传统文化,形成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塑造美好形象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舆论支持,共同做好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挖掘传承这篇大文章。
刘滇生强调,《“沁河风韵”系列丛书》是集体合作的成果,众多学科的专家学者在“协同创新”的新模式下,面向科学前沿、面向文化传承、面向行业产业、面向区域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为全省文化、旅游事业发展开拓了一个新篇章,展示了山西学术人勇于担当的精神风貌。山西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广大高校要加强与地方政府的学术合作,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挖掘山西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树立山西文化、精神标识。要厚植精神沃土,加强文物和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等保护利用,加强传统戏曲、非遗项目和传统工艺保护开发。要抓好红色资源保护利用,挖掘红色文化精神内涵,传承红色基因,大力弘扬红色文化的精神财富,与时俱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动发展三晋文化,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塑造和展示山西文化璀璨、人才辈出的人文形象,表里山河、生态美好的壮丽形象,为逐步实现振兴崛起提供强大文化支撑。
省政协、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旅游局、省社科联、省社科院、山西大学三晋文化传承与保护协同创新中心、省内部分学者专家以及新闻界人士参加会议。
责编:丽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