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市存款出现建市以来首次净减少,各项存款余额为1800.14亿元,同比减少12.48亿元,下降0.69%。年度存款增速、增量双双下降,两项指标均在全省排名末位,且仅有我市存款增速为负。
银行存款变化规律
2005-2015年的10年间,我市银行存款增量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从2005年开始到2012年,存款增量总体上逐步增加,由94亿元增加至228.5亿元。自2013年到2015年,全市存款增速和增量均处于较低水平,其中2014年存款增量最高也仅53.1亿元,2015年则为-12.48亿元。
历史经验表明,我市存款增量变化大致与经济形势趋同,2013年开始经济下行,企业、财政各经济主体收入增长乏力,是影响存款增加的主要因素。全市存款连续三年保持低位增长,表明存款增长已经进入新常态。
从存款结构看,影响去年我市存款变化的因素主要是广义政府存款和非金融企业存款。
广义政府存款大幅减少是导致全市各项存款减少的首要因素。2015年,全市广义政府存款减少75.34亿元。其中,财政性存款减少62.97亿元,占广义政府存款减少额的83.59%。导致财政性存款减少的原因,主要是全市财政收入减少和支出增加,以及财政资金管理方式改革。其次是非金融企业存款的减少。2015年,全市非金融企业存款减少37.27亿元,比2014年少37.63亿元。主要原因是去年经济一直在偏冷区间运行,企业收入下降,利润减少,经营困难加大,同时煤炭企业结算多以票据为主,直接导致存款减少。
与此同时,居民存款对稳定全市各项存款贡献仍然较大。2015年,全市住户存款增加97.47亿元,比2014年多增58.92亿元,显示出居民存款是稳定存款主力的基础地位未变,并未因理财、网络支付等金融投资方式多元化而削弱。
“首次净减”成因分析
我市银行存款“首次净减”表现出三个方面的特性:一是存款与全省形势逆向变化。二是实体经济增长形势相对较好,但非金融企业存款和广义政府存款形势较差。三是贷款增加,并未带动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
与2014年相比,去年全省存款增加形势明显改善,各项存款增速为6.3%,比上年提高2.92个百分点,存款增加1602.9亿元,多出844.64亿元。但是,我市存款增速较2014年却降低3.54个百分点,增量较上年减少65.5亿元,远远低于全省平均每个市净增184.78亿元的水平。
去年,经济增长形势不容乐观,我市经济增长处于下行通道。但是,与省内其他兄弟市相比,我市实体经济增长形势相对较好,地区生产总值增幅3.2%,排全省第4位;工业利税总额绝对额在全省排第1位,同比增幅4.7%,排名第2位;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2%,排第3位;公共预算支出增长11.4%,排第6位。但是,实体经济较好的形势,并未带来存款的增加。各项贷款增加也未带动存款尤其是企业存款的增加。
我市去年银行存款“首次净减”,受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企业结构特色和居民较强的金融投资意识影响明显。一是我市存款结构相对均衡,储蓄存款、单位存款和政府存款三者中的任何一项发生变动都会直接影响存款总额的变化。去年,非金融企业存款和广义政府存款均为减少,使得我市存款受到的影响较其他市更大。二是我市存款结构较省内其他兄弟市更加均衡的重要原因在于我市企业偏大和效益较好。我市企业具有大型化、国有化程度较高等特点,致使我市经济发展对少数企业的依赖程度高;同时,这些企业的经营效益水平相对较高和负债率低,说明企业的闲置资金相对宽裕。反映到金融体系中,则是非金融企业存款(企业存款或者单位存款)较多,在各项存款中占比较高。因此,企业利润下滑,企业存款减少,对我市银行存款增减影响较大。三是相较而言,我市居民投资意识和运用新的金融工具投资的意愿较强。
强化服务是金融业发展关键
2016年,我市经济可能继续面临增长困境。同时,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和补短板的精神,煤、化、钢、房等主要行业必然受到影响。在此形势下,金融业应当重点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在做好“三去一降一补”的同时,加大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加强对新兴行业和转型行业的信贷投入,适度降低贷款利率,提升新兴产业新增贷款占比,使得金融资源更多地配置到这些产业中去,为新兴产业做大做强提供优质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二是密切关注和大力防范信贷风险。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金融机构还将继续面临不良贷款余额上升的压力。因此要加强对涉煤大中型企业未到期贷款风险的监测,采取措施帮助煤炭、化工、电力等支柱行业的贷款企业,还贷结息,减少不必要的资金通道和过桥环节,降低企业财务费用,缓解企业资金压力。
三是稳定存款。在现行体制下,存款仍然是银行最主要的负债,没有存款的支持,贷款尤其是法人机构贷款甚至其他资产业务都会受到影响。存款的增长首先需要企业经济的好转,同时也需要银行业机构加强业务营销,通过利率手段和增设品种,增强存款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责编:丽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