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河岸畔的柿庄镇匣石村是一个省级贫困村,全村共有192户、504口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7户,是一个典型的纯农业村和集体经济零收入村。
4月下旬,沁水县农信社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派出27名党员干部进驻匣石村,对接建档立卡贫困户实施“一对一”脱贫帮扶。目前,该农信社已向匣石村发放扶贫贷款资金143万元,其中,发放贴息小额信用贷款83万元,18户受益,发放“五位一体”扶贫贷款60万元,12户受益,每户贫困户每年可从实施主体获利3000元。
选优配强驻村干部,当好脱贫攻坚的“开路先锋”
4月25日,沁水农信社扶贫工作队组织成立,农信社党委委员、副主任段建云队长带领2名党员干部进村入驻后,随即开支马不停蹄地一户一户走访,召开支部村委干部座谈会、发放问卷调查表,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有的放矢地为村里送来了危房改造政策、产业扶贫贴息贷款政策、五保户兜底政策,以及“五位一体”精准扶贫贷款政策,受到匣石村党员干部和村民的高度爱戴。
贫困户张遵勤现年54岁,其父年近80,媳妇身患残疾,两个儿子均未成年,家庭负担沉重。驻村工作队得知这一情况后,及时上门为其讲解“政府+农信社+保险公司+实施主体+贫困户”的“五位一体”扶贫小额贷款政策,并主动牵头与沁水县润泽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洽谈,签订了扶贫合作协议,由该公司使用贫困户的贷款资金,每年为贫困户分红不少于贷款资金的6%。经张遵勤本人同意并提出申请,农信社为其发放贷款5万元,加盟沁水县润泽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每年可获得公司分红3000元,实现增收脱贫。
党员干部结对帮扶,打造脱贫攻坚的“红色引擎”
扶贫工作队进村入驻后,农信社27名党员干部“一对一”对2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实施精准对接,每月上门看望慰问至少不低于一次。帮助贫困户农销售土鸡蛋、核桃等农产品,主动捐赠生活物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赠送雨伞、毛巾、围裙等生活小物资,且每户每样不少于两份。
在中秋佳节来临之际,27名包户党员干部更是自费为每户贫困户,送去价值150元的食品(食用油10升、月饼2斤)。通过“亲情”帮扶,有效拉近了农信社与贫困户感情,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
贫困户焦育飞,身患糖尿病,且上有80岁的老母亲需要照顾,农信社包户帮扶责任人牛晋刚通过多次入户对接,了解到其本人有创业意愿,且擅长厨艺,便当即向柿庄信用社反映了这一情况,经客户经理及时上门调查,为其成功发放了5万元扶贫贷款。有了创业启动资金,牛晋刚又主动为其找门店,帮助其在晋城开起了小饭店,每月可盈利3000元以上,全家人喜上眉俏,脱贫致富有了新的希望。
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筑牢脱贫攻坚的“战斗堡垒”
在深入走访的同时,驻村工作队紧紧依靠匣石村委党支部,服务脱贫中心工作,主动完善党建工作制度,规范支部正常活动,积极落实“三会一课”、党日活动、民主生活会、民主评议等各项工作,扎牢党建工作制度根基,定期组织党员学习,开展“党员挂牌服务”活动,致力在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发挥每名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为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破零”,带动贫困户脱贫,驻村工作队与匣石村委党支部多次主动上门与实施主体单位协调沟通,积极谋划发展村集体养鸡和农户光伏发电项目。在村党支部和党员干部的带头努力下,现已建成120平米鸡舍2栋,可养鸡2000只,年收入能达到6万元。若再将光伏发电项安装在鸡舍顶棚,每年可收入30万元左右,有望彻底摘掉贫困村的帽子。
沁水农信社驻村工作队与匣石村党支部正在为脱贫项目成功落地,马不停蹄奔忙着,他们用实际行动努力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入党时的铮铮誓言,用以身作则的态度让镌刻锤子镰刀的党旗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灼灼生辉。
(霍英东 韦芬)
责编:丽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