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1月27日

当前位置:首页 > 晋城 > 专题报道专题报道

【怀旧·记忆】乡村戏事

来源:太行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6/2/23 9:24:33

走出乡村,记忆中总会留下什么。我最忘不掉的,便是乡村的戏事。

  乡亲们天天在地里耕作,一旦闲下来,生活中就好像缺少了什么,听说晚上打谷场上要唱戏了,老老少少安闲的时光里,一下子有了滋味,村子也便沸腾了。村里要唱戏在乡下是个挺大的事儿,我们那儿称唱大戏,规模再小,也都这么叫。在我们村,我可没少看大戏。

  因为村里就有个戏班子,我们村常常有戏看,日子也过得闹。年节里戏事最多,一场赶着一场,地里没了农活,乡亲们也有了闲,村子里便好戏连台。村里的戏班子成员虽然都是种田的农民,但他们又都颇有些功底,做、念、唱、打功夫倒是有些底子,只是乐队简单了点,只有板胡、二胡、三弦和锣鼓,可即使是这样,伴奏起来也挺有气氛。乡亲们对台上唱腔听得惯,花花绿绿的戏装和道具,看着也过瘾。村东头打谷场上,像模像样的戏台没有,只筑个高台,搭个天蓬,用布幔围起来,一个个戏迷就全找到了感觉。入戏的都是上了岁数的人,但小孩子比谁都心急,离开戏还早呢,就搬了凳子到戏场去占地儿。晚饭一过,那才叫热闹,几乎全村人倾巢而出,成群结队地向戏场蜂拥过去,十里八村的人也往这赶。还有不少百里开外的戏迷,提前住到近处的亲戚家,只等着好好过一场戏瘾。打谷场上,人头攒动,灯火通亮,这大概是小村庄最热闹的时刻了。

  三通锣鼓过后,戏开演了,演员唱得正酣:《秦香莲》最动情,情恻恻,恨悠悠,思绵绵,观众在台下也跟着一下一下抹眼泪;戏曲《精忠报国》最牵动心魄,爱国名将岳飞在台上骨气正坚,群众对这个铮铮铁骨心仰目捧,只可惜奸臣当权,场下个个义愤填膺,摩拳擦掌,恨不得窜到台上,将“秦桧”除之为快;《穆桂英挂帅》每年都应邀重演好几遍,每次上演,乡亲们都充满了豪情和满足。记得那个时候。我还是个顽心小童,我的最爱当属《孙大圣》,孙大圣金箍棒一耍,我只觉得两眼冒金光,真逗真开心。戏曲把乡亲们的魂勾了去,演到情深处,整个戏场像开了锅一样,大家热血沸腾。

  巴掌大的山村除了种庄稼,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看戏了,因为有了看戏的盼头,乡亲们日子也欢畅了许多。虽然走出农村很多年,但只要一看到哪里有戏剧上演,小时候的乡村戏事就会浮现在眼前,萦绕在心间。

责编:丽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