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理念:
当群众有诉求时,设身处地去思考;当群众有困难时,尽心尽力去解决;当群众有危难时,毫不犹豫冲在前。
三个重点服务方向:
一是力求解决群众生产生活困难,二是努力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三是着力提高群众致富就业能力。
年初民主集中议事就是每年年初,在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组织全体党员、村民代表、村组以上干部、科技示范户、学习和企业代表等人员组成的“民主议事会”,对全年的各项工作、实事计划、财务收支计划、干部岗位报酬等,进行集中审议,形成指导全年工作的标准文稿。
陵川县崇文镇小召村是一个典型的城郊村,紧靠陵川县城,由11个自然村组成,共729户2470口人。数据看起来很平常,但连续十多年来,这个村庄先后被表彰为全国“民主法制示范村”、山西省“文明村”、晋城市“党建先进村”等一系列荣誉称号,两者相比之下,更是让记者心生佩服。
理清工作思路
“小召村能有这样一个稳定发展的良好局面,得益于在工作中我们针对位居城郊、村大且散、人口较多、情况复杂的村情,坚持不懈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坚持“3122”党建工作机制,坚持“4个1”周例会制度,坚持发展产业。” 小召村党支部书记宋晓永告诉记者,党建工作机制中“31”是指:一个清晰明确的目标任务,一个规范有效的议事机制,一个真心为民的服务理念。
一个清晰明确的目标任务,既提出了努力的方向,更赋予了肩上的责任。目标一经敲定,任务一经明确,困难再大也必须完成。“说到就要做到、承诺须当承责”是小召村党支部、村委会每年向群众公开目标任务时,在公开栏上特别显示的一句话,每一名班子成员深知这句话的分量。也因如此,近十年来,一经确定并公示的任务无一没有完成的。“按照目标任务,我们先后建成了农民文体活动中心,修建了标准化小学和幼儿园,建设了生态休闲广场,完成了图书室、医疗室和老年人照料中心,引资建设了三宝中学、北京宝贵石艺公司、华宇混凝土拌料站和富泽液化气有限公司,5年建成了3个高标准住宅新区,硬化、绿化、亮化了所有街道,还新建了10万只乌鸡特色养殖基地和600万株苗木集约化培育中心。”宋晓永说道。
一个规范有效的议事机制,是在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决策法”的基础上,结合村大人多、自然条件分散的实际,总结并运用了“年初民主集中议事制”,坚持年初,在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组织全体党员、村民代表、村组以上干部、科技示范户、学习和企业代表等人员组成的“民主议事会”,对全年的各项工作、实事计划、财务收支计划、干部岗位报酬等,进行集中审议,形成指导全年工作的标准文稿。
一个真实为民的服务理念,依托支部阵地为群众进行窗口服务,更加注重拓宽服务方式,更新服务理念。小召村党支部提出了“当群众有诉求时,设身处地去思考,当群众有困难时,尽心尽力去解决,当群众有危难时,毫不犹豫冲在前”的服务理念,并在几年的具体工作中用实际行动去印证,赢得了群众的肯定,干群关系更加和谐稳定。“咱们在服务党员群众方面,把握了三个重点服务方向,一是力求解决群众生产生活困难,二是努力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三是着力提高群众致富就业能力。”宋晓永说。
巩固党建基础
党建工作机制中的“22”,是指抓好支部、村委两套班子和带好党员、群众代表这两支队伍。建设坚强有力、团结奋斗的村两委班子,是加强农村基层党建的关键所在,“在去年年底的第十届村两委换届中,广大党员、群众的充分信任就是最有力的证明。咱们小召村党支部共5个党小组,73名党员,当选的11名两委班子成员中有9名是连选连任的,7名支委的得票率都在85%以上,在村委换届中,参加选举大会的1400多选民从领票到投票结束不到4个小时,3名连选连任的村委成员得票都在1200票以上。”宋晓永说道。
带好党员和群众代表这两支队伍,真正使这两支队伍成为两委班子决策决定的带头执行者、工作推动的坚决拥护者、方针政策的主动宣传者。小召村做法是不断强化两支队伍学习教育的同时,更加注重主动让他们参与年初目标的确定、年内事项的实施、干部行为的监督、班子干部的评议、年底工作总结和兑现的所有过程。潜移默化地提升了党员和群众代表的参政水平、带头作用、宣传能力和监督本领。推动了班子的工作,搭建了干群的桥梁,融洽了干群的关系。
此外,“4个1”周例会制度也是小召村党建工作的一个亮点。“4个1”是指村级班子成员每周例会严格执行的四个程序,分别是专题学习教育、工作安排兑现、互相交流谈心、统一义务劳动。”宋晓永说,坚持学习教育,提升了班子成员及时掌握政策信息,自觉坚守清正廉洁、服务群众技能技巧等方面的能力和水平;坚持工作安排兑现,增强了班子的责任意识,保证了日常工作的落实完成,凝聚了班子的合力;坚持交流谈心,及时消除了班子成员的隔阂,增进了共谋发展的团结意识,提高了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坚持义务劳动,发挥了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吃苦精神,拉近了干群距离,融洽了干群关系。
据了解,小召村周例会制度已严格坚持了7年,风雨无阻、雷打不动,为打造团结奋斗、廉洁为民的班子提供了符合村情、行之有效的制度保障。
提升村民生活水平
党建工作的基础在于制度的严格落实,但更重要的是将工作融入实际,全力提升群众的生活水平。小召村在坚持“3122”工作机制、“4个1”周例会制度之外,更加入了一个坚持发展产业。“坚持发展产业,就是要壮大集体经济,创造稳定和谐的基础条件,让群众有事干、有收入,解决“无事生非”的问题,这是农村稳定和谐的基础条件,也是农村社会事业健康发展的基本保证。”
宋晓永告诉记者,小召村曾经是有名的富裕村,工矿企业最多时村里有8个,集体可支配收入达到200多万,但是受经济下行影响,最近两年陆续关闭,剩余劳动力很多,社会隐患较大,对此,两委班子很是经历了一番考验。“我们经过一段时间思考后,认识到短暂的困难不可怕,可怕是一个基层班子在面对困难时,无谋划、无动作,无动于衷。”几年以来,小召村切合村情,围绕健康产业的发展,在解决村民就业上、提高农业增收上,瞄准目标,踏实工作,产业结构调整逐步迈向理想轨道,先后利用煤矿旧址建起了混凝土拌料站,利用化工厂旧址办起了新型墙体建材企业,利用机砖场旧址办起了特色养殖园区。与此同时,还开工建设了千亩蔬菜基地和年产600万栋现代化集约化育苗中心,蔬菜产业的发展壮大增加了村民收入,新型企业落地使剩余劳力就地得到了解决。
“目前,可以说是家家无闲人,人人有事干,打造了一个稳定和谐的基础条件。”宋晓永说道,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社会事业的快速推进,群众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基础设施配套齐全,生活环境大有改善,实现了村民购物不出村、就医不出村、休闲健身不出村、子女接受教育从幼儿到高中不出村的梦想,村民生活幸福指数大大提高。
责编:丽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