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1月27日

当前位置:首页 > 晋城 > 专题报道专题报道

【贯彻市委六届六次全会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记者见闻】发展才是硬道理

来源:太行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6/2/25 11:08:11

□本报记者 杜艾戎

  图为晋墨畜禽养殖公司现代化养鸡大棚。 本报记者 杜艾戎 摄

  “我们陵川县有四个精神标杆,分别是锡崖沟精神、杨村精神、曲艺队精神和一山精神。杨村精神就是高举旗帜、廉洁奉公,干群同心、开拓进取。几年来,我们村干部群众同心同德谋发展,努力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不仅夯实了党的基层组织,还实现了富民强村。”日前,记者在陵川县杨村镇杨村村采访时,村党总支书记张天祥告诉记者。

  “当干部,一定要给群众办实事。办实事,需要拿钱可不是打脸呀!”张天祥担任村委主任近10年,知民情、解民意,2014年起任村党总支书记。“虽然目前经济下行压力大,但我们村的几个集体企业运行得都还不错。特别是村里2014年重点投资建成的晋墨畜禽养殖公司,现在每天产蛋2吨多,销路很好。”张天祥说。

  在位于省道坪曲线旁的晋墨畜禽养殖公司,记者看到,5栋现代化的养鸡大棚依山而建,各种设施一应俱全。经过消毒通道的自动消毒后,记者随张天祥进入了养殖场。“这个蛋鸡场占地40亩,分两期施工,总设计蛋鸡养殖20万只。目前,已经完成了一期工程,养了10万只蛋鸡,想先试试行不行,总结下经验。”张天祥边走边高兴地说,没想到今年市场行情这么好,鸡蛋供不应求,价格也一路走高。

  “你看,我们的养鸡场都是自动化控制,工人们按下电钮就行。”在监控室内,张天祥指着监控器介绍道,“5栋鸡舍5个监控器,还有库房、饲料室等,全部是数字化管理,特别精准。”

  走出监控室,记者随张天祥来到鸡场顶楼的观景台,5栋红色顶棚的鸡舍后面,有一座围着围墙的白色小房子,旁边是一大片青翠的松柏,风景怡人。

  “最上面的那个小房子是高位蓄水池,为了安全,我们干脆砌了堵围墙。”张天祥介绍,“我们的鸡舍和传统的有所区别,窗户建在房顶上,下面也有通风口,这样通风换气比较温和。”

  “进了我们的鸡场没有异味吧?”张天祥有点儿得意地说:“我们在卫生管理方面抓得很紧,要求工作人员上岗时都得洗澡、换衣服,还要过消毒通道消毒,鸡舍也得经常打扫,确保没有一点异味,这样才能保证鸡的生活环境和蛋的产品质量。”

  紧邻鸡舍的大车间是饲料加工车间,玉米钢板库、配料仓……现代化的加工设备一应俱全。

  “玉米钢板库有筛捡功能,可分三道程序来筛灰、捡石子、玉米头和烂玉米粒,3个配料仓自动配料,每小时可加工饲料20吨。”张天祥介绍,“不过,我们现有的鸡,每天只需吃2吨饲料,接下来,我们还要进鸡苗,加大生产力。”

  “只有越干越好,才能不辜负乡亲们的重托。”张天祥说,起初办鸡场时,资金并不充足,但村民们出于对干部的信任,出钱出力的不少。

  2016年,张天祥又有新打算,计划以养殖业反哺农业,把鸡场周边的500亩土地盘活,建采摘园、简易棚,发展生态农业和休闲旅游。

  杨村村干部虽然是农村干部,但实行机关化管理,上下班都要通过脸谱签到签退,就算是农忙时帮家里到地里干活,也得按时按点赶回村委会来。“简单来说,就是‘三一四勤’制度。一年无假期,一月无星期,一天四出勤。”张天祥要求村干部凡事都要亲力亲为作表率,除像机关工作人员一样每天出勤外,另外还得每天晚上7点半到村委报到,说说一天的工作,再谈谈明天的计划。

  “发展才是硬道理。作为一个老典型,我们更不能落后。要按照市委六届六次全会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想方设法抓好经济发展,为老百姓办更多实事。相信杨村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张天祥信心满满地说。

 

责编:丽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