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班子 夯基础 办实事——陵川县小召村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纪实
□本报记者 常敏丽 牛前进
陵川县崇文镇小召村是个典型的城郊型农村,村子大人口多,但家家无闲人、人人有事干,村民和谐融洽。说起秘诀,村支书宋晓永自豪地说:“这都得益于基层党建工作抓得实。”
3月初的一天,记者来到小召村。一进村,就看到宋晓永带着村委干部在办公楼打扫卫生。“每周二,村委干部都要到村子里劳动,这是村党支部定下的制度,必须不打折扣地执行。”宋晓永说。
小召村紧靠陵川县城,由11个自然村组成,共729户、2470口人。党支部设5个党小组,共有党员73名。近年来,小召村先后获得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山西省“文明村”、“生态园林村”和晋城市“党建先进村”、“和谐村”等荣誉称号。宋晓永对记者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党建对农村来说是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只有抓好党建才能促进各项工作的发展。抓好村两委班子建设是党建工作的核心,我们坚持抓班子、强队伍、夯基础,有力地提升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在村委办公室,宋晓永详细地介绍了党建开展情况,其中“4个1”周例会制度尤其引人注目。“4个1”就是指村级班子成员每周例会严格执行的四个程序,分别是专题学习教育、工作安排兑现、互相交流谈心、统一义务劳动,这项制度已严格坚持了7年,风雨无阻、雷打不动,为打造团结奋斗、廉洁为民的两委班子提供了制度保障。工作中,该村坚持学习教育,提升了班子成员及时掌握政策信息,自觉坚守清正廉洁、服务群众等方面的能力和水平;坚持工作安排兑现,增强了班子的责任意识,保证了日常工作的落实完成;坚持交流谈心,及时消除了班子成员的隔阂,提高了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坚持义务劳动,发挥了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拉近了干群距离,融洽了干群关系。
强化党建工作,不仅制度要严格落实,更重要的是联系实际,全力为群众办实事,提升群众的生活水平。“只有发展产业,让群众有事干、有收入,才能有效促进农村稳定和谐,促进农民增收,这是农村社会事业健康发展的基本保证。”宋晓永说道。
在通往县城的公路旁,一个设计新颖的现代化工厂映入眼帘,宋晓永指着那座工厂说,那是村里利用化工厂旧址办起的新型墙体建材企业——山西宝贵石艺公司,可安排村里劳动力200余名。除了这个厂子,通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村里利用煤矿旧址建起了混凝土拌料站,利用机砖场旧址办起了特色养殖园区,开工建设了千亩蔬菜基地和年产600万栋现代化集约化育苗中心,引资建设了三宝中学,又解决了村里150多个剩余劳力就业问题,使得他们有了稳定收入。
36岁的村民李凤珍以前没事干,天天在家闲着。自从三宝中学建起后,她在学校干起了保洁工作,每月能挣1200多元。像李凤珍一样,村里共有50多名中年妇女在三宝中学干活。目前,小召村可以说是家家无闲人,人人有事干。
谈起未来的打算,宋晓永信心满满:“下一步,我们要贯彻落实好市委六届六次全会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扎实推进基层党建各项工作,把抓基层党建与保稳定、促发展、惠民生紧密结合起来,依托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文化旅游业,促进更多农民就业增收,不断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让发展迈出更大步子。”
责编:丽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