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工程助推美丽乡村建设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亮点数字
完善提质工程
对60公里农村公路急弯陡坡、临水临崖等重点路段进行安全隐患治理;高标准完成营造林2.66万亩,绿化村庄40个;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制度,健全农村空巢、高龄、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建设农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100个。
环境整治工程
启动高平市农村垃圾治理示范县建设,创建乡村清洁达标村630个,建成农村垃圾中转站15座,力争各县(市、区)至少建有1处以上用于处理乡村垃圾的卫生填埋场;加快推进农村改厕,完成11909户农村改厕任务。
农民安居工程
再启动2124户5264人的采煤沉陷区治理搬迁安置工作;启动89户农村地质灾害治理搬迁工作;实施完成2370户农村困难家庭危房改造任务;启动1855户5383个贫困人口易地扶贫搬迁工程。
宜居示范工程
力争创建6个省级、20个市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完成6项传统村落保护规划编制和21处传统村落保护工作;加快农村公共浴室建设,择优选择省级美丽宜居示范创建村启动农村公共浴室试点建设工作。
本报讯 (记者王婕)近日,市政府出台改善农村人居环境2016年行动计划,扎实推进“完善提质、农民安居、环境整治、宜居示范”四大工程,持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生态条件,建设美丽乡村。
完善提质工程方面,坚持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重点放在农村,持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生态条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对60公里农村公路急弯陡坡、临水临崖等重点路段进行安全隐患治理;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提高农村集中供水率、自来水普及率、水质达标率和供水保证率,着力解决新出现的饮水不安全问题,确保农村人畜饮水安全;加大清洁能源开发利用,推进煤层气综合利用城乡全覆盖工程,加快煤层气进村入户步伐;完成营造林和村庄绿化,高标准完成营造林2.66万亩,绿化村庄40个。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加快农村学校标准化建设,继续推进“全面改薄”工作,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提高农村教师队伍能力素质,改善农村教师工作生活待遇;全面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完成19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转岗培训任务,组织42名二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主治医生对口支援14所乡镇卫生院,改善5所乡镇卫生院中医诊疗环境,开展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县创建工作;实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提升工程”,逐步健全县、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实现全市乡镇综合文化站免费开放、村级文化活动场所正常运转;继续实施好农村卫星户户通项目,推进“乡村文化记忆工程”试点工作,为建设文化强市奠定良好基础;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逐步建立科学合理的基础养老金标准正常调整机制,逐步提高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推进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统筹发展,更好保障城乡居民老年基本生活;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制度,健全农村空巢、高龄、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建设农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100个。
农民安居工程方面,扎实推进采煤沉陷区治理搬迁、地质灾害治理搬迁、农村危房改造和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坚定不移解决困难群众的安居问题。重点再启动泽州、阳城、高平、沁水4县(市)10乡(镇)20村(自然村)2124户5264人的采煤沉陷区治理搬迁安置工作,启动89户农村地质灾害治理搬迁工作,完成2370户农村困难家庭危房改造任务,启动1855户5383个贫困人口易地扶贫搬迁工程。
环境整治工程方面,采取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市场化运作的方式,集中力量解决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改厕等问题,提高农民群众的宜居水平。深入推进乡村清洁工程,完成市域和各县(市、区)农村垃圾治理专项规划编制,启动高平市农村垃圾治理示范县建设,创建乡村清洁达标村630个,建成农村垃圾中转站15座,力争各县(市、区)至少建有1处以上用于处理乡村垃圾的卫生填埋场。启动陵川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试点县建设,推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加快推进农村改厕,完成11909户农村改厕任务。
推进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扶持建设20个畜禽养殖场畜禽粪污处理点和25个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点,支持畜禽养殖场(小区、专业村)标准化改造和畜禽粪污综合利用。
宜居示范工程方面,继续做好美丽宜居示范村“三级联创”工作,着力打造一批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类型新颖、模式多样的美丽宜居示范村。积极落实以奖促治政策,撬动更多力量参与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创建6个省级、20个市级美丽宜居示范村;结合5000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加强农民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的文明素养,倡导健康、文明、卫生的生活方式;加强传统古村落保护,完成6项传统村落保护规划编制和21处传统村落保护工作;扎实推进乡村旅游开发工作,推出一批体现自然景观、古镇古村、美丽乡村、休闲采摘的乡村旅游点,培训提高乡村“农家乐”服务水平,让乡村旅游成为农民收入新的增长点;加快农村公共浴室建设,择优选择省级美丽宜居示范创建村启动农村公共浴室试点建设工作。
市政府要求,各地要加大扶持力度,健全资金投入机制,把农村人居环境建设逐步纳入公共财政覆盖范围,充分发挥农民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中的主体作用,坚持民主决策,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建设美丽家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要强化督查考核,实施目标责任制管理,严格实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施工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和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努力建设优质工程、廉洁工程,把实事办实、好事办好,确保年度任务全面完成。
责编:丽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