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人正在清洗设备。本报记者 栗晋波 摄
□本报记者 栗晋波 实习生 庞雅心
立夏之后,气温陡然升高,不少市民迫不及待地换上了夏装,早已忘却了冬日里供热的事。然而,在我市的热源大户——国投晋城热电有限公司热网首站车间内,记者却看到了另一番景象,运行一冬天的机器经过全面“体检”静静地伫立着,工人们正在清洗热网加热器。“3月18日停暖以后,我们就开始检修、清洗,这个工作会一直持续到6月多,到了8、9月份我们又开始着手冬季供暖工作了。”该公司总经理李振宁告诉记者,供热是民生工程,不能出现任何闪失,我们必须全年不松懈,尽最大努力确保安全、平稳供热。
国投晋城热电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10月,是我市打造“煤—电—水—化”循环经济产业链的重要一环。一期工程于2011年正式投入商业运营,同年就担负起我市冬季集中供热的重任,经过几年的发展,目前,该公司承担了市区近1200万平方米的供热任务,占市区总入网面积1750万平方米的近七成。
为保证供热季正常供热,国投晋城热电成立了保发电、保供热工作组,下设生产技术保障小组、设备检修维护小组、运行保障小组、安全保障小组、燃料物资保障小组、综合保障小组,全员参与,各司其职,密织安全运营网络,确保机组安全运行。当然,再缜密的安排也会有猝不及防的意外来临。今年1月22日19点20分左右,运行当值主值陈建伟突然发现热网供水流量急剧下降,由8400t/h骤降至6400t/h。看到数据异常,陈建伟马上判断出是设备出现故障。他第一时间向身旁的值长郑新雷汇报,同时降低#1、#2机组热网抽气量,调整各供热参数,保障供热系统安全。郑新雷接报后迅速向上级汇报了异常情况。经过技术人员的连夜抢修,出现异常的中继泵恢复正常。
为确保环保达标,该公司去年投资1.8亿元进行了脱硫系统增容改造、低氮燃烧技术改造、脱硝催化剂加层、电除尘技术改造、空预器改造,其中脱硫系统增容改造后,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已达到超低排放标准要求。此外还实现了废水零排放,煤灰、煤渣、石膏等由方域建材公司回收进行再利用。“今年公司计划投资4000万元对2台机组增加湿式电除尘器,以达到超低排放粉尘的标准要求。明年计划投资2000万元进行降低氮氧化物改造,以达到超低排放氮氧化物的标准要求。”李振宁说。
“城市在‘长大’,企业也要随之发展。目前公司二期供热机组可研编制已完成,热电联产规划正在等待省发改委审批,预计投产后可增加市区近2000万平方米供热面积,满足2020年规划供热要求。”李振宁告诉记者。
责编:丽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