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话
走过波澜壮阔的95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谱写出壮丽诗篇。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本报今日起开设《晋城红色印迹》专栏,回顾晋城党组织从创建到成熟、从发展到壮大的历史过程,重温晋城党组织及其领导下的人民群众所创造的光辉业绩,坚定跟党走、再创辉煌的信心,激励全市人民以新姿态,开创“弊革风清、富民强市”新局面。

晋城党组织创始人陈立志。
晋城党组织的创建,始于大革命时期。“五四”运动后,伴随着新文化运动,共产主义思潮开始在晋城传播。特别是在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后,共产主义像一股强劲风潮吹到晋城。在北平、太原等地上学的热血青年将《向导》、《政治周刊》、《中国工人》、《中国青年》等革命刊物带回晋城,在获泽中学以及崇实中学和部分工厂中传阅。这时,获泽中学成为宣传马列主义的前哨阵地,周玉麟、陈立志、成乃身、张绳祖等在外地上学的共产党员成为在晋城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中坚。
1924年冬,晋城获泽中学的学生在周玉麟、陈立志、成乃身帮助下,成立了晋城学生联合会,由孔祥祯、时逸之负责。通过斗争,一批进步学生开始觉醒,接触马列主义理论,并把它作为救国、救民的革命真理。这些人在革命的实践中,在马列主义与晋城工农运动相结合方面,作出了不懈地努力,为晋城党组织的建立,准备了思想、组织、干部条件。
1925年,上海“五卅”反帝运动大风暴席卷晋城。获泽中学的学生联合会为抗议英日帝国主义的暴行,支援上海人民的反帝斗争,举行罢课,上街进行游行示威。此后,学生会由开始的反帝运动逐渐发展到反封建斗争,城内及各镇的高小也先后成立了学生联合会,在全县掀起了反贪官、反苛捐杂税的热潮。这次学潮持续了三个月之久,促进了晋城党组织的诞生。
“五卅”运动后,中共太原地方执行委员会(省委),派执委委员陈立志以晋东南特派员身份到晋城进行建党工作。陈立志回到晋城后,走乡串户宣传马列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在北连氏村,组织农民起来斗争,并成立了农民协会;在伏堂沟村庙会上,登上戏台进行演说,险些被警察抓捕;是年冬,陈立志介绍同学孔祥祯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又与周玉麟、成乃身等介绍获泽中学的学生孙思孝、时逸之、陈荣先、王福裕等入党。他还深入到大德针厂、高都镇的工厂和农村发展共产党员。
1926年4月,陈立志根据太原地方执行委员会关于“发展组织,壮大力量”的指示,在获泽中学立了中共晋城第一个小组——获泽中学小组。组长由陈立志担任,成员有时逸之、陈荣先和王福裕。直属中共太原地方执行委员会领导。
1926年5月,晋城党的活动非常活跃,已有党员20多人,党小组5个。为了壮大党的力量,陈立志在获泽中学党小组的基础上,建立了中共晋城获泽中学支部,直属中共太原地方执行委员会领导。支部书记陈立志,组织委员时逸之,宣传委员孙思孝。下辖大德针厂、垂棘小学、东常村和南马匠村5个党小组。

晋城革命摇篮——获泽中学旧址。
责编:丽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