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1月27日

当前位置:首页 > 晋城 > 专题报道专题报道

【新时期 新状态 新作为】四着妙棋 活了全盘——晋城市推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创新发展纪实

来源:太行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6/6/20 9:50:54

“政府出台的这一系列金融服务的政策,对我们中小企业来说真是及时雨,不仅缓解了资金压力,还为我们的发展拓宽了路子。”山西汉通鑫宇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说。

  近年来,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市委、市政府启动推行了一系列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新模式,大力支持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及小微企业发展,加快经济结构转型发展。今年一季度,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052.5亿元,同比增长8.82%;债劵融资余额78.7亿元,较年初增加6亿元;保费收入15.6亿元,同比增长20.74%。

  率先开展保证保险业务,解决企业“担保难”

  “可把我愁坏了,2012年就跑贷款,找不到担保单位一直没有贷下来。去年10月份终于贷到款了。现在有了保证保险模式,真是解决了我们这些小企业的大难题。”苗鑫养殖有限公司经理苗兵强对记者说。

  2008年,苗兵强在市开发区苇元村承包了15亩地进行创业,尝试了多种养殖,獭兔、鹅、土鸡……在他的努力下,规模逐渐扩大。但受宏观经济低迷的影响,企业运营资金出现困难,他想跑贷款融资,但苦于没有担保单位,一度陷入困境。

  这些年,陷入像苗兵强一样困境的企业家不在少数。如何加快金融创新,缓解全市中小微企业因抵押担保不足造成的担保难、融资难问题?我市积极借鉴外地经验,结合本地实际,将保险机制创新引入到企业融资环节中来,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中小微企业贷款保证保险试点工作,也成为全省率先开展中小微企业贷款保证保险业务的市。

  市人保财险、阳光财险已经分别与晋城银行、工商银行签订中小微企业贷款保证保险合作协议。至2015年底,实现贷款金额达1048万元,政府出资补助保费21.8万元。

  在此基础上,我市还千方百计为金融创新提供宽松环境,出台了《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实施意见》等政策,积极支持现代保险服务业加快改革创新、扩大开放力度、健全市场体系、提升发展质量,支持了一批中小微企业快速成长。今年1—3月份,全市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93亿元,同比增长6.02%,增幅同比提高8个百分点;小微企业完成销售收入201.85亿元,比规模以上企业增幅提高3.8个百分点。

  创新“倒贷续贷”机制,解企业“高息过桥”之急

  “‘三方资金周转协议’真是帮了我们一个天大的忙。以前为了顺利还贷续贷,避免在银行形成不良记录,四处奔波,甚至不惜高成本维护企业信用。如今政府成立了专门的服务机构,与企业、银行签订三方资金周转协议,共同推出还贷续贷业务,对企业纾解资金周转难很有帮助。”清慧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高兴地对记者说。

  清慧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是省、市有关部门确定的重点企业。该企业在银行贷款3.2亿元,还贷续贷的业务每个季度频频发生,且每笔金额动辄都在千万元以上,如果要筹集这些资金,一是必须提前几个月把销售收入“攒”起来,等到攒够资金才能进行还贷,严重制约企业资金流动性,影响企业正常生产运营;二是只能在有关借贷公司和民间融资,承受高利贷的压力,资金成本雪上加霜。

  自晋城太行金融服务有限公司成立以来,累计为该企业发放8笔周转资金,金额达13200万元,及时帮助该企业解了燃眉之急,使企业感到了雪中送炭的温暖。

  “2014年以来,经济持续下行,尤其是受国家金融政策的影响,各家银行普遍对生产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持慎贷、惜贷的态度,使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进一步显现。在此情况下,市政府积极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和增信作用,顺应‘混合所有制’发展趋势,探索成立了晋城太行金融服务有限公司,在为企业提供短期还贷续贷周转金的同时,撬动民间资本投向金融服务领域。”市金融办银行发展科负责人李琳向记者介绍说,该公司注册资金1亿元,公司现有资本金1.3亿元,其中市财政出资2000万,撬动民间资本8000万,真正发挥了政府“输血”纾解企业还贷续贷难的积极作用,走在了全省前列,受到省人民银行和省金融办的高度肯定。

  据了解,自2015年1月30日该公司发放第一笔还贷续贷周转资金以来,随着股东资本金的陆续到位,公司资金发放进度不断加快,资金发放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16年5月底,公司已累计为232家企业及个体工商户发放了周转资金,金额达28.3亿元。按照公司累计发放周转资金的每笔资金实际占用天数测算,资金运用率达到了92.3%。依据公司资金与民间资金的借款利率测算,相对为企业减少融资成本1773万元,有效减轻了企业融资成本压力。

  目前,太行金融服务公司已经与晋城银行晋城分行、邮储银行、兴业银行、招商银行和城区信用联社等17家银行签订了合作协议,并根据企业需求陆续推出了承兑汇票“兑付续签”和个体户还贷续贷等业务。

  全省首家地市级政府股权投资引导基金,为盘活民间资本探路

  晋城的民间资本实力雄厚,百姓理财需求旺盛。在2015年末,各项存款余额1800.14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007.51亿元,存贷比为55.97%。怎样搭建一座融资桥梁,既能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又能为充裕的民间资本找到出路呢?

  今年1月15日,晋城市红土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资金由市县两级政府、深圳创新投资集团和四家民营企业共同筹集。市金融办负责人说:“这是我市首只股权投资基金,也是全省首家地市级政府引导基金,也是具有特色的混合所有制基金,首期规模1.5亿元。该基金的成立,开创了我省第一家地市级政府引导基金的先河,其意义和作用非常大!”

  据了解,该基金主要围绕晋城市精密铸造、生物制药、旅游业等优势产业进行项目挖掘,适度参与山西省乃至全国范围内具备高成长预期的优质项目投资,充分发挥晋城良好的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进一步撬动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共同引导支持优质产业集聚壮大。

  该基金4月份完成第一期出资4500万元(总规模的30%),资金已全部到位,并托管于晋城银行,在中国基金协会完成备案手续。自揭牌以来,基金重点对我市范围内嘉沁农业、泫氏铸造、兴达铸造、汉通机械、皇城药业等优质企业进行了前期调研。

  此外,已确定北京市的三家企业作为跟投对象,总金额约2000万元,目前已经过深创投委会批准,预计6月份可完成出资手续。

  “我觉得深创投本身就是中国风投,是数一数二的行业老大,他们本身有投资的领域,比如说像互联网+,或者是说医疗设备这一块,还有大消费等领域。对于咱们当地来说,可以跟他结合,对本地企业有一个很好的扶持帮助作用。”晋城红土基金董事长李楠深有体会地说。

  “新三板”挂牌实现零突破,解决企业直接融资之忧

  今年5月25日,备受瞩目的山西皇城相府药业有限公司取得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简称“新三板”)的《关于同意山西皇城相府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股票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的函》,这标志着皇城药业已成功登陆“新三板”市场。这是晋城继“兰花科创”后近18年来又一家进入全国性资本市场的本土企业。

  据了解,山西皇城相府药业有限公司于去年4月30日正式启动“新三板”挂牌工作,在完成了初步尽职调查、公司的规范整合、审计和评估、股份公司成立、全面尽职调查及内核和推荐挂牌六个阶段工作后,于今年2月25日将申请材料报送股转公司,历经第一次、第二次意见反馈后通过了股转公司的审核,成功实现“新三板”挂牌上市。根据市政府出台的《关于发展和利用资本市场的实施意见》的规定,皇城药业可获得一次性80万元奖励资金。

  谈到“新三板”挂牌,皇城相府药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显得异常兴奋,他说:“公司上市后,一是有效突破了融资难的‘瓶颈’,不仅拓宽了融资渠道,还开拓了新的资本市场。二是进一步严格了公司管理要求,全面提升了公司的管理水平。三是给公司未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规划思路,使公司在产品规划和市场规划上有了明确的方向。”

  “新三板”是继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之后国家新推出的全国性资本市场平台。企业挂牌后不仅可以冲破自有资金的束缚和对间接融资的依赖,通过增发、配股、可转换债券等多种融资方式,获得多元化、低成本的发展资金,还为下一步的转板上市奠定了基础。市金融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由此带来的平台效应、品牌效应和财富增值等,也可以推动企业在更大空间、更高层次和更广范围发展,尤其是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形势下,有着更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去年以来,为有效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难题,激发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融资的热情,市政府专门成立了企业上市(挂牌)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开辟绿色通道,及时协调解决企业挂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还出台了《晋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发展和利用资本市场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全市中小微企业上市(挂牌)奖励资金申报工作的通知》,绘制了“十三五”中小微企业的发展目标和蓝图,建立了上市(挂牌)企业资源库,现在已有入库企业12家,具有入库意向的企业29家,初步形成了“上市(挂牌)一批、申报一批、培育一批、储备一批”的梯次格局。其中,海诺科技已完成第四次反馈,即将挂牌上市;兰花纳米已将材料报送至全国股转系统;兰花药业正在进行股改,预计今年6月份可完成。汉通鑫宇、兴达铸件、华泰杆塔等也在积极推进挂牌相关工作。

  市金融办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市将大力鼓励支持更多优秀企业进军资本市场,加快金融振兴步伐,为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快推进“一争三快两率先”战略部署提供更有力的金融保障。

 

责编:丽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