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医的人摩肩接踵,孔繁瑞每天都忙的不可开交。
孔繁瑞定期看望周边社区行动不便的老病号。
面对患者的每一次质疑,孔繁瑞都会耐心解答。
遇到难题,孔繁瑞总会无私地把所学的知识教给年轻医生。
看书学习是孔繁瑞的一大爱好,常常是不弄清问题绝不罢休。
这些工具新旧交融,都是孔繁瑞日常用到的,最长的已经陪伴他20余年。
近两年,30余篇临床病例报道、杂学论坛在国家级、省级、市级报刊杂志上发表。
认真对待每一位患者,做出合理方案,及时治疗。
在开发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疼痛科门诊的墙上,挂着很多锦旗。“疑难杂症、妙手回春”、“针刀精湛、医德高尚”、“针刀虽小、腰疾能除”、“疼痛驱除者、病人得知音”……这一面面锦旗,说的都是81岁的老中医孔繁瑞。
孔繁瑞说,这些锦旗就像他得的“军功章”,每一面都书写了一段他与病人的故事。
1952年,孔繁瑞学医入行,在南村当地名医周汝智教导下,开始钻研中医。“在1967年前后,全国各地大力提倡中医,开了很多经验研讨会,在一次太原的座谈会上,我发表了‘中医治外科病’的看法,被山西日报刊登,让更多人认识了我。”孔繁瑞说,那段时间,他收到了全国各地很多医生患者的来信,有的是交流经验,有的是询问病情,被更多人认可,让他更有信心。
作为疼痛科的大夫,孔繁瑞研究治疗范围涉及很广,包括肌损伤、颈、腰椎病、肩周炎、各种关节炎、股骨头坏死、坐骨神经痛、三叉神经痛……他最擅长的还是针刀和臭氧微创治疗。
说起研究小针刀疗法,也就是近十多年的事。退休后的孔繁瑞用了六、七年的时间,专程前往北京,加入北京汉章针刀医学研究院,跟随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朱汉章学习。“朱汉章是针刀医学创始人,跟着他确实学到不少临床经验。”学成后的孔繁瑞经常被派到全国各地讲学。除此之外,还要参加国际、北京、南京、西安、山东、湖南、河南等地的微创医学学术研究论坛、研修班等。直到现在,一年也要外出十几次进行研修学习。“最近我刚从江西学习回来,前不久还参加了第七届国际针刀医学学术交流大会。”孔繁瑞说,这次交流大会收获真不少,他在大会上获得“妙手仁心”奖,而这个奖项,全世界只有15人。
身穿白大褂、眼神坚毅睿智,站在手术台前,孔繁瑞依然淡定自若、笑容谦和。这份自信凭的就是他过硬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多年来,孔繁瑞坚持早上班、迟下班,为了节约更多时间搞学术研究,他甚至长期住在办公室里。几乎每一个清晨,孔繁瑞都会提前出现在诊室里,打开诊室,换床单、换针包,在别人还在准备的时候,他已在接诊患者。“上午9点之前,孔大夫的门诊号就会挂满。”一名导诊护士说,每天慕名而来的患者很多,但孔繁瑞却不会因此有丝毫马虎。
“每天接诊量都在50人左右,如果我的亲朋好友要来病,我都建议他们下班后来,因为有很多患者在排队等候。”孔繁瑞说,他接诊从不宣传,全靠口碑,他的病人也都是“熟人”介绍而来。
前段时间,又一位病人介绍来了“熟人”,这位来自太原的病患受多年腰疼困扰,跑了不少大小医院却毫无效果,在孔繁瑞的精心治疗下,这位患者不但腰疼痊愈,还能下床走动。在送给孔繁瑞的锦旗里,他这样写道:“今朝得遇孔医生,医德好似白求恩,小诊所里看大病,患者遇到知音人。”
责编:丽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