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锦绣巴原重开趣味大赛,古韵泽州谱写振兴华章。7月6日至8日,泽州县第一届农民节暨农民趣味运动会在巴公镇隆重举行。“设立农民节,旨在以实际行动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凝聚更多合力,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泽州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传统农业转型、现代农业追赶超越,奋力谱写乡村振兴的泽州篇章。”泽州县委书记、县长高喜全如是说。

上世纪90年代初,在巴公镇举办的山西省农民趣味运动会让泽州农民在全省乃至全国着实火了一把,其精彩诙谐的节目至今让人记忆犹新。在隆重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泽州县再次把广大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农家民俗、农耕文化、农村风情等演化成趣味体育运动项目,隆重举办了第一届农民节暨农民趣味运动会,并启动了“百村示范 千村整治”美丽乡村建设三年行动,举办了泽州特色农产品展览和“乡村振兴战略大家谈”等高端论坛,表彰了17位“泽州好农民”,在泽州大地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泽州好农民” 比人们的想象更有能量
泽州,四季分明,年均气温10℃—11℃。泽州又是个农业大县,现有农民40余万人,年产粮食五亿斤,年出栏生猪百万头,年产肉蛋十万吨。先后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国优质小杂粮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

在这些响当当的数据和荣誉背后,有多少优秀的泽州农民在默默地付出?
2006年,55岁的靳文喜带领4户村民率先成立了全县首家红薯合作社,引进地膜覆盖技术,将地窖存储改为地洞,采取订单农业、网络销售模式,不仅让红薯反季节销售,还将销售期延长了4个多月。在他的带动下,北义城镇的红薯种植面积达到5000余亩,年产红薯2000多万斤,经济收入2500万元。他说:“越难做,越要去做,越要好好做。一人致富不算富,大家都富才算富。我热爱这片土地,我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让农民在这片土地上富裕起来。”
川底乡沙沟村党支部书记李建堂,在全乡第一个带头种植经济林,第一个成立合作社,第一个提出绿化荒山。2007年,他率先在全乡为村民们接通了煤层气。2017年,又带领班子成员多方筹措资金,安装了农田水利设施。他说:“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做好新时代农村工作离不开创新。时刻不忘创新,这是我的人生追求。”
44岁的郭永红是山河镇东土河村人,十几年前,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导致他胸椎骨折,四肢残疾,但他身残志坚,联合村里的残疾人承包桑园100多亩,发展蚕桑养殖,规模越来越大。2017年,郭永红又积极加入到产业扶贫队伍中,带动残疾人创业就业。他说:“过去,农民最苦,农村最穷,农业最危险。现在,只要我们有志气,学本领,找对路,农业能致富,农村大变样,农民最幸福。”
22岁的陈晋元是周村镇苇町村人,从3蜂箱起步,开启了他的甜蜜事业。2004年,受蜂螨危害,他和许多蜂农损失惨重。之后,他自掏腰包外出四处求学,并在实践中逐渐总结出一套养蜂理论,撰写的多篇养蜂技术论文在《中国蜂业》杂志发表。2017年,他组建了养蜂微信群,方便大家学习交流养蜂经验,他自豪地说:“养蜂是一项甜蜜的事业,甜蜜的根源是无私,是互助,是共享。我愿意和全县的蜂农们一起,将泽州的养蜂业做大,一起开创一条共同富裕的甜蜜大道。”
57岁的刘东顺是大东沟镇峪南村党支部委员、副主任。他牵头筹措资金148万元,组织实施了1100亩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实现了冬灌小麦,春浇小麦和果蔬浇灌。2016年,他又申报发展了1000亩优质小麦新品种试验示范推广基地,每亩增收小麦201斤,成为发展“一村一品”的典型。为了改变村容村貌,他每天都在河道治理一线,集中解决脏乱差。他说:“当村干部就得时时刻刻想着父老乡亲,尽最大努力,认认真真为他们办好每一件事情,空说不行,干出点实事来,大家才信任你。”
闫小青是大箕镇坡头村人。2011年3月,她承包了本村300多亩荒坡种植优质核桃,在林下养殖土鸡5000多只,并建起小杂粮产品加工中心,以“合作社+农户+公司”模式,形成产业链。此外,还成立家政服务有限公司,解决了村里40多名农村妇女的就业问题。她说:“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作为农村妇女一样可以大有作为,也一定能够大有作为。”
……
在“泽州好农民”颁奖仪式上,靳文喜、李建堂、闫小青等来自农村一线的17位“泽州好农民”陆续走上了领奖台。他们或心系百姓,情怀家国,或扎根农村,献身农业;或创新思路,示范引领,充分展示了“不甘人后、勇争第一”的泽州精神。一句句发自肺腑的现场感言,饱含着满满的正能量,引起了广泛共鸣,展示了新时代泽州农民积极、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
特色农产品 成为泽州大地最美的风景
上世纪80年代,泽州农村“双文明”建设为全省创造了经验,1997年成为全省首批小康县,2001年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全省10个农业和农村现代化试点县之一。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泽州县委、县政府清醒地认识到:只有发展现代农业才能让农民富起来。近年来,全县不断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三农”工作再度走在了全省前列,特色农产品层出不穷。

此次农民节期间,全县30余家龙头企业和17个乡镇的特色农产品汇聚一堂。以彤康食品、山里泉蜂业为代表的系列农产品,展示了在现代农业、设施农业、立体农业、生态农业等方面取得的重大突破;以太行娲皇玉为代表的文化旅游产品和以剪纸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现了泽州灿烂的历史文明和丰厚的文化底蕴;而各类专业合作社和农产品公司也纷纷“秀”出自家的明星产品,展现了泽州农业开放发展的新形象。此次展览不仅为泽州县展示近年来大力推进“三农”工作、在农业产业化方面取得的重大成果搭建了平台,更吸引了省内外众多来宾的目光,纷纷前来咨询合作,为泽州品牌农产品走出晋城,走向全省,走进千家万户搭建了平台。
近年来,泽州县大力发展精品农业、特色农业、观光农业、采摘农业和休闲农业,培育了无公害蔬菜、干果经济林、食用菌、有机种植、生猪家禽等规模种养基地,实现了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
目前,全县涉足小杂粮、设施蔬菜、畜牧养殖、食用菌、干鲜果、农产品加工、农业园区等的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到33家,共注册各类农产品商标200余个,其中“本尔昆”“泽地萃”商标被评为省著名商标,“双丰BAGONG牌脱水蔬菜”“彤康米康尔杂粮系列”“金万福小麦粉”被认定为省名牌产品,“巴公大葱”“盘松蜂蜜”“旭胜鸡蛋”被认定为省名牌农产品,“本尔昆鲁村小米”被认定为省特色农产品。以彤康、五谷养生、伊健为代表的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已经稳步走向农产品精深加工发展之路,同时,也带动一方百姓迈向了“绿色脱贫 稳定增收”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乡村振兴 给予农业农村VIP待遇
如何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泽州县一方面扎实开展“百村示范、千村整治”美丽乡村建设行动,另一方面先声夺人,以举办“农民节”作为切入点和发力点,着力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最大程度地给予农业农村VIP待遇。
2017年,泽州县把旅游产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来培育,首届“谁不说俺泽州好”魅力乡镇电视竞演活动历时165天。全年接待游客首次突破10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90多亿元,实现了从“挖煤炼铁”到“挖文兴旅”的重大转变。
今年,该县倾力打造的全国首档全域旅游创投真人秀节目“谁不说俺泽州好”(第二季)正在紧张筹备中。据了解,第二季节目将走出演播厅,走进景区、走进乡村,邀请明星、专家学者、旅游策划专家和来自全国各地的投资机构以及投资人,深度体验泽州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俗,深度挖掘非遗文化和地方特色,展示具有代表性的泽州名片,培塑泽州旅游品牌,叫响叫亮“古韵泽州·全域旅游”大品牌。
今年4月,泽州县制定出台了《“百村示范、千村整治”美丽乡村建设三年行动方案》,决定以清污治乱、铺路修墙、植树种花、整田理景、传承文化为重要抓手,每年建设100个环境美、庭院美、生态美、田园美、艺术美的“五美”示范村。同时,以治污、治乱、治街、治路、治违“五治”为主攻方向,对全县1136个村庄开展村容村貌、街容街貌、户容户貌“三容三貌”集中整治,彻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面貌,为推进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首届农民节活动期间,泽州县围绕“推进乡村振兴、发展现代农业、展示农民风貌、敬农爱农助农”这一主题,特邀农村农业部、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农林科学院等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通过“乡村振兴战略大家谈”和举办专题讲座,对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全方位解读,并结合泽州实际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和建议,从而让理性的光芒照亮了前行的道路。
从连续举办七届“太行神韵·记住乡愁”乡村摄影展,到加快“百村示范、千村整治”美丽乡村建设,再到深入实施“古韵泽州·全域旅游”战略,泽州,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越走越宽广。(徐军利)
责编:丽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