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21日,是农历夏至节,这一天是365天白昼最长的一天。“舜帝故里万安的无影塔是真的,确实没有影子”当天12时34分临汾市政协文史研究员蔺长旺在洪洞万安无影塔旧址向围观测试的村民和有关人员庄重宣布。

“参照陶寺出土的圭尺长度制作了2米长的圭尺,古代一尺约0.25米”蔺长旺在无影塔旧址一边安放罗盘,一边介绍。“北有磁北和真北之分,两者相交的夹角约4.5度。”他的这些专业术语让在场的村民有点晕。
他固定好圭尺与罗盘,打开手机地图和手机GPS定位系统又说出一串更专业话语。原来他利用天文知识,多次进行理论测试,在现场胸有成竹说出了“无影塔的地理坐标是东经111.575度,北纬36.314度。万安与北京的经度差8.425度,相当于时差33分42秒”,“经理论计算,万安地方的正午时刻为12时34分,万安夏至的正午时刻的太阳高度角77.12度,也就是说到今天的12时34分,圭尺影长应当为0.45米,这个影子长度是依据圭尺的高度和太阳高度角计算得出的。”。

2016年5月《老照片定格万安无影塔》一文曾以《无影塔舜帝故里的傲岸之作》见诸于报端,我市政协文史研究员周文洁也看到了文章中那张老照片,他利用多年的研究成果写出了《无影塔边定新都》的文章。老人现场说,原有虞氏族成员姚重华,在耕作之中被帝尧于洪洞县西部的历山上访得之后,不久即离开那里,由帝尧安排到“妫汭”之处。经过严格地考验,受禅让而当政,接管了天下大事。《尚书?舜典》说:“帝曰:‘格,汝舜。询事考言,乃言底可绩。三载,女陟帝位。’舜让于德,弗。”这段话,把虞舜受考验的结果写得很清楚。接下来又说:“正月上日,受终于文祖。”又把虞舜接受禅让的时间和地点也交待明白,这就是大年正月初一日,于帝尧的祖庙中,履行了庄重的交接仪式。舜即位后做的第一件事是“璇玑玉衡,以齐七政。”我国《尚书》和《史记》记载与《尚书·舜典》记载高度类同。说明这段历史过程的真实性很高,不容置疑。耄耋老人周文洁当天作为蔺长旺的主要助手也参加了测试。“没有研究尧舜那段历史是听不懂”几位村民说。

老人在现场接着说,大家都知道北斗星,可惜白天看不到。但是北斗中的第二星为天璇,第三星为天玑,第五星为玉衡,“璇玑玉衡、以齐七政”,在某种意义上与此三星的作用有一定关系。而《史记·五帝本纪》此处的璇、玑和玉衡,则是古代观星制历工程中的一套仪器、两个独立存在的组件,依照太极河仪图的形状,极有可能是上古三阳三阴六合图、历的发展。使用时,璇玑在内,玉衡套于外,利用有缺刻的圆孔等旋转变动,分别观测日月五星运行交变状况。
《史记·正义》指出:“玑为运转,衡为横箫。运玑使动于下,以衡望之,是王者天文也。”这种仪器,目前国内已从15处古遗址中出土了七组、二十多件,与尧舜时期相契合。襄汾县陶寺遗址也有所出土。这说明《史记》和《尚书》等籍对此记载得正确无误,帝舜时代的确使用过它们“以齐七政”的;对这段历史事实无需另行考证,真实不虚,值得确信。
“经网上搜索查阅资料,全国无影塔有5处,两处是月影无影塔,一处是阁楼无影,两处是日光无影塔,万安就是其中的一个。”蔺长旺布置好测试现场后告诉围观的村民和相关人员。无影塔是帝王皇权的象征,也是观测天象、历时的重要参照物,是古代帝王统治国家的工具。
11时06分,圭尺(后称标杆)影长0.85米,11时36分,标杆影长0.66米,12时06分,标杆影长0.53米,12时22分,标杆影长0.47米,12时34分,标杆影长0.45米。

蔺长旺用卷尺测量后说,实测与理论计算完全吻合,测试成功。标杆影长与真北方位完全吻合,这个地方应该是帝舜国的“天下之中”。也就是说在旧址上重建无影塔,塔身的倾斜面只要小于77.12度,基座直径大于影长的两倍,塔在夏至当天就没有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