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公元2015),笔者来到霍州城东20公里处的悬泉山,在“悬泉阁”二层枕头窑洞中发现三块被风土覆盖的残碑,其为棱形状、鱼形状、块形状。每块残碑经历了日月如梭,见证了历史的岁月,以自身记载了古时候,悬泉山的风景、文化和传说。

悬泉仙境
棱形状碑文主要记载历史:概若圭業若铜像若总管分首会中姓氏吴注?译:当时祭祀用的圭和铜像,为姓氏吴总管所注。
依石碑记载,悬泉山在早年应有铜像,具体年代不详。圭是祭祀用的器具,是什么模样也无从考证。
鱼形状碑文主要记载悬泉山风景:口口……云头敞谁兵更新煞以口口……。译:云头翻滚犹如缠绕煞气的士兵。当地村民说,每到夏、秋季节,特别是雨过天睛,白色云雾在山峰间翻江倒海,人在景区,如身临仙境。

酷似梯形状碑文主要记载传说:口口……诸神其光四射清澈口口舜为曲水。记载了当时景区太阳光照射犹如神明的光芒,阳光照射下的水流清澈透亮。据传说,舜帝曾在此地举行水陆宴会。
口口……操心更超恒流数年间缺者補之坏着修之且欲。可以解释为,水流数年间被破坏冲击的道路,寺院准备修理道路。古时候,山高,水更高,山势峻峭,水流就湍急,瀑布奔腾而下,破坏了山道,山下的百姓决定修路。

口口……本年七月卅日香客会集男女满山偶遭风雨之。残碑记载着,七月份男女香客汇集,突遭到狂风暴雨,奔走四散。守山的村民说,在古代,有大量的男女香客前来山上拜祭霍山神童、关二爷等神灵。
另据记载,悬泉山海拔高约1800米,因悬泉瀑布气势磅礴而得名,有“小华山”之称。然而,悬泉山位于中镇霍山之怀,其所特有的悬泉飞瀑,凌空古刹,大禹石窑,八仙神话,非华山所有!
1月19日的悬泉山,崖畔的山桃树芽也萌发,位于莲台峰峰巅“悬泉阁”在西下太阳的照射下,更显雄伟壮观。史料记载“南北四层亭台楼阁泰然壮观;一、二层原建筑风格为枕头窑洞式殿堂,共8间,外设抱厦回廊;三层为木构歇山顶式殿房,面阔5间,进深1间,前设抱厦回廊;四层为硬山木构殿房1座,面阔进深各1间。”

传说中此阁在建造时山路陡峭崎岖,由山羊成群结队驮运砖块,山羊助建山寺被后人传为佳话。至今山路上还隐约留有山羊驮砖时的足迹。该楼阁因历史变迁,除山门完好无损外,其余均毁于战乱。四层建筑为1996年群众集资修复。在最顶层菩萨庙前有一块重修石碑,石碑记载菩萨庙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重修于1999年。在菩萨庙前有新架设的索道,钢架上的电灯还亮着,只是无人看守。顺着索道向山下望去,有几间简易房子,显然那房子是索道机房及上料的场地。“看来悬泉山要变样了”几位游玩的市民看着索道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