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1月27日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汾 > 临汾文化临汾文化

历史洪洞

来源:临汾新闻网 作者:王隰斌 发布时间:2015/2/9 15:51:57

原标题:一张老照片 讲述一个故事

这是一张老照片,经过岁月的洗涤,照片上的人物已看不清,但帅旗“胜心社”仍然夺人眼球,那精美的古建筑与雕塑让看到的人仿佛回到了那个年代。一位观者感叹:这是中华五千年文化的魅力,是古老建筑文化的魅力。”照片上有用毛笔加上的“一九三五年”的墨染痕迹,许多人身着古彩装,有背挠阁的,有绑高跷的,有持刀、枪、棍、剑的。仅站在挠阁上的就达16余人。照片中隐约能看到的人物面孔就达100余人。

原来这是一张在洪洞县城西门“甲字巷”拍摄的照片,那是正月社火结束后全体人员的留念照。原住民的后代介绍,照片肯定是上世纪30年代拍摄的,到底是“1935年”还是“1930年”,也还有待考证。

58岁的张春生说,照片中的古大门是洪洞西门口的老大门,从他记事起,就不知道院子的主人是谁,解放后,成了老西街小学的大门。

张春生从小学到7年级毕业都是在大院里度过的,那里留下了他孩童的记忆。爷爷曾告诉他,大门正对的是荆家(也是一个道家),斜对的是赵家,解放前开的是面店,老百姓拿上麦子到店可以兑换成面。原来甲字巷有13进院子,通往各个院子的巷道,从平面图看就是一个“甲”字,所以才称“甲字巷”。

常青队(公社化后西门一带改为常青生产队)的韩兴国说,他的童年也是在大院里度过的,大院是典型的中国四合院建筑,北边是大厅,老一辈人称为议事厅,南边也是大房子,东西两边比南北房又小了许多。四合院的东、南、西、北房都是教室,西南的角房则是教师办公的地方。其爷爷说,北房的建筑风格“脊上爬不上猴,腰里能卧牛”。

照片中的“胜心社”是先辈们经常闲谈的话题,也是威震晋南的镖局,以照片上的时间推算,“铁腿师洪胜已不在人世,胜心社的主心骨应该是八大金刚。”洪洞通背拳研究会负责人刘丑怪等人说,这都是老一辈告诉他们的。铁腿师洪胜是武林界的美誉,而黑道上则称师洪胜为“龙头大爷”,而且保镖护送也是分段制,不论是什么货物,只要一过灵石界,就由胜心社接手,而且一直要护送过了黄河到潼关。这也应了“强龙不压地头蛇,无君子不养小人,各吃各的饭。”的谚语。老辈人谈起胜心社眉飞色舞。”韩兴国、张春生说。只要插上师洪胜的帅旗,走山东,下河南,没人敢抢,当时镖局的镖师是以卢云胜为主。

“八大金刚不是头衔,而是指这几个人武艺高强,力大无比。这些人洪洞城的50后、60后,甚至70后都见过。”退休人员康吉福说。人们熟悉的焦登榜、瓮万荣老拳师就是八大金刚之一。加上郑克恭、杨洪全、李福仁、韩福棠、李刘环、高德章、薛玉昌六人,师洪胜之后,他们成了胜心社的主心骨。“胜心社以前每年都要到洪洞西边的青龙山朝拜,这8个人从洪洞起身,要背上挠阁,和正月里闹社火一样,沿途逢村必演,上了山后,每个殿前都要表演,表演结束,他们才能卸下身上的装束,这是现代年轻人做不到的事情。”康吉福说。


责编:牛立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