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楼县龙交乡王家沟村是远近出名的贫困村,过去因为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农副土特产品更是“躲在深闺无人识”,卖不出去。自从村里来了个“卖蛋书记”,搞起了农副产品销售,不仅打出了一个响亮的品牌——“棋盘山土鸡蛋”,而且帮助村民把土特产品卖上了好价钱。
王家沟村坐落在石楼原始森林棋盘山脚下,这里清新的空气和原生态的自然环境,为村民们提供了发展土特产品的先决条件。村民武李锁在自家院里养起了土鸡,规模已经达到600余只,但由于交通不便、信息不通等原因,品质优良的土鸡蛋卖不出去,卖蛋成为令他最头疼的事情。去年8月份,驻村第一书记吕浩江到任后,看到村民们最大的困惑就是农副产品卖不出去,就连人均3亩的传统核桃产业,都没有销路,即便是卖出去了也是价格很低。其他的像小米、玉米、鸡蛋等就更不行了。于是他在充分走访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村情民意,因地制宜,以传统产业带动为突破口,个人垫资2万元成立了石楼县棋盘山农业开发合作社,重点挖掘当地的农副土特产品销售。
武李锁告诉记者:“吕书记可是个好书记,不仅给俺们村里成立了合作社,把棋盘山的品牌打出去,而且把村里的土鸡蛋、小米、核桃等农副产品都卖到了外地。如今俺家的土鸡蛋,一年能收入一万多元钱呢!”
合作社成立后,吕浩江就把村里的鸡蛋发在微信朋友圈里卖、拿回单位办公室卖,寄在朋友店里卖,他用自己的人品向熟悉的朋友、同事作担保,利用自己是吕梁会校教师,交际圈广泛的优势,一遍一遍重复地给客人保证产品质量,逐步将“棋盘山土鸡蛋”推向市场。说起卖蛋之路,吕浩江心中亦苦亦甜,他对记者讲述了一段亲身经历。去年冬天有一次,由于家里有急事,天黑了才从村里拉着鸡蛋往回走,到家后由于时间不早了,他就把鸡蛋放到了车里,第二天发现所有鸡蛋都被冻成了冰鸡蛋,不能卖了,最后只好自己家凑合着吃了。从村里到离石,行程大概得三四个小时,由于道路不太好走,经常有鸡蛋被碰烂,碰烂以后他只好自己掏钱买了。
风雨过后见彩虹。经过吕浩江的不懈努力,“棋盘山土鸡蛋”终于在市场上叫响了品牌,站稳了脚跟。在他的带动下,王家沟村的养鸡户也从2015年的18户230只,发展到了如今的35户2000余只。全村有5户贫困户也因此脱了贫。特别是“棋盘山土鸡蛋”进入他朋友的超市后,顾客反映挺好,现在每斤卖到了15元,而且经常出现断货和供不应求的情况,实现了从一开始的“卖蛋难”到后来顾客“买蛋难”的转变。
由于整天忙着收鸡蛋、拉鸡蛋、卖鸡蛋、送鸡蛋,时间久了,村民们给吕浩江起了个亲切的外号——“卖蛋书记”。为了当好这个“卖蛋书记”,拓展农副产品销路,最近吕浩江听说县乡两级政府打算开发棋盘山风景区,心思活络的他又琢磨出了四项精准扶贫思路:一是“野”,依托棋盘山的原始森林,继续扩大对家禽和牲畜的粗放型养殖,发展野味。二是“土”,依托全乡建起的文化园,打造以土窑洞为主的农家乐服务业。三是“传奇”,就是要紧紧围绕山中的“黄云景秀”“石叠如楼”等传说发展旅游业。四是生态,利用棋盘山的原生态地理环境,打造集采摘、观光为一体的绿色农产品销售产业。他想依托这四项扶贫措施来带动全村生态旅游,帮助村民脱贫致富。
责编:杨苗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