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1月27日

当前位置:首页 > 吕梁 > 企业展示企业展示

千里“联姻”让离石摘掉教育“穷帽子”

来源:吕梁日报 作者:冯海砚 任建忠 发布时间:2016/8/8 16:35:27

    经济下行压力下,政府手中的钱捉襟见肘,钱该投向哪里?离石区在教育投资方面显得很“大气”。他们的理念是:治贫须先治愚!教育扶贫能够让贫苦家庭的孩子通过知识改变命运,是一种最直接、最精准、最见效的扶贫方式。事实也证明了他们的这一做法。近年来,该区在建设离石区江阴高级中学时,财政初始投入了3亿余元,而且在与江苏省江阴市合作办学几年中每年投入的资金也不少于2000万元。
    时下,走在离石区江阴高级中学的校园里,随处可见的是学生们一张张阳光般的笑脸和积极向上的学习劲头。随机询问了几名学生同样的一个问题:在这里上学,你们快乐吗?一位同学不加思索地说:“我快乐,因为学校会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分解我们的学习压力。”另一位同学镇定自如答道:“老师与我们相处的和朋友一样,你说我们快乐吗?”
    学生们聪慧机智的回答,足以让人明白:教育不是注水入壶,而是点亮蜡烛,点亮学生心中的潜能和天赋。
    而几年前的离石教育犹如一潭死水。一度时期曾没有一所像样的高级中学,加之当时教育投入长期不足,致使当地教育资源严重短缺,中、高考升学率急剧下降,教育质量日趋下滑,社会抱怨声连连迭起。许多家庭无奈之下不得不送孩子去外地求学。在太原、晋中以及北京等地,甚至出现过“离石班”、“吕梁班”等现象。
    相对落后的教育现状和人们对先进教育的强烈渴望形成了巨大落差,教育也成为当时离石区政府和群众的最大痛点。而这一改变就源于6年前离石区江阴高级中学的建立,如今这座学校已成为了拥有上千学生的省级示范高中。学校矢志培养让学生终身受用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也努力让追求卓越成为一种习惯,让严格自律成为一种行为自觉,让责任担当成为一种思想自觉,让顽强意志成为一种自然品格,让合作、自主、自立成为一种生存能力。人们也感受到了:从离石江阴高中走出来的学生变得自信、阳光,思维活跃、行为规范。
    一位家长欣喜地说:“我家女儿以前总是拖拖拉拉的,现在时间观念强了,做事情也利索多了。”
    一位家长感叹地说:“我现在不乱穿马路了,因为我不想在孩子面前被孩子说得面红耳赤。”
    一位家长自信地说:“江阴支教老师就是孩子的榜样,等孩子高中毕业也让报考师范学院当一名教师。”
    教学理念的变化不单“剑指”教育教学,离石区江阴高级中学对本地青年教师采取“结对子、压担子、拉场子、树样子、摘果子”等五种方式,“以考促进”,跟班学习,反复“磨课”也成为常态,以此唤醒教师队伍的教学潜能。据统计,江阴已累计为离石培训了2000多名教师。这些教师在碰撞江阴的先进教育理念后,都有了很深的感悟。一位离石教师在培训中有这样的体会:通过培训改变了我的思维习惯,让我能在最快的时间内接受新生事物并掌握内在规律。
    扶贫需扶“智”,更要扶“志”。江阴支教团队在离石表现出来的吃苦敬业、高效率的工作作风以及“不接受家长馈赠,不接受家长吃请,不搞有偿家教”的“三不”教育风气,不仅感动着离石的教育工作者,更重要的是让他们看到了自身的差距。一对青年教师结婚,学校主动为他们放假7天,他们却拒绝了:“江阴教师婚后第二天就起程返回课堂,我们作为当地人,结婚还请什么假!”
    作为吕梁市府驻地,离石是全省唯一的省级贫困区,就是说全省11个地市中,设区的市府驻地贫困区只有离石一个。全区1万多户贫困户、近2万余人尚未稳定脱贫。教育扶贫到底该怎么扶?离石区的办法是引进来,还须自己走出去。2010年,离石区与江阴市合作,江阴市选派优秀管理力量和师资队伍支援离石发展教育。6年多来,先后派出年级主任、管理人员及学科带头教师180余人,以传带帮,建立了长期合作办学帮扶机制,在支教团队中优中选优,利用阶段指导、定期讲学访学、网络互动等形式加强沟通,使江阴教育的前沿理念和模式源源不断注入离石区江阴高级中学,让离石教育焕发出新的活力。
    离石、江阴跨越千里,“联姻”数年,从单向的教育解困发展到结对帮扶、模式对接、理念传承的新阶段;从单一的教师援助,发展为教学访学、管理经验传授、队伍建设帮扶等多领域合作的新格局;从单纯的政府行为,发展成政府、部门、社会相互协作的新机制。离石、江阴两地党委、政府咬定目标不放松,一届接着一届干,走出了教育“拉手手”、帮扶“一家亲”的新路子,缔造了脱贫攻坚路上“扶真贫真脱贫”的示范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