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1月27日

当前位置:首页 > 吕梁 > 食宿吕梁食宿吕梁

得天独厚的历史遗存

来源:吕梁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6/9/23 15:59:49

 

    碑文记载,东岩寺比洛阳白马寺早建一年;远在明代便有“商山叠翠”、“悬崖瀑布”、“隐泉春水”、“平陵晚照”、“谷口秋风”、“石门浪雪”、“兰若神钟”、“寿宁怪柏”等十景。石永市楼属木制结构,凭四根通天柱和十二根支柱支撑,高17米,占地110平方米,明三层,暗二层,二层有平座;孝义镇市楼属砖木结构,高18.5米,占地76平方米。两处市楼属明清建筑,具有较高的历史和建筑价值。现存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位于南徐村的则天圣母庙(武则天纪念馆)、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位于上贤村的上贤古文化遗址、宋代梵安寺塔,有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的刘胡兰纪念馆。
    刘胡兰纪念馆,座落在县城东17公里的云周西村(后更名刘胡兰村),始建于1956年,馆舍坐北向南。馆前广场的汉白玉石纪念碑上刻着毛泽东同志的亲笔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烈士墓前耸立着汉白玉烈士石雕像。馆内有烈士生平事迹陈列室、刘胡兰雕像、刘胡兰墓等,还有被捕、受审、就义处等遗址,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现实教材主要纪念。在中国革命战争年代献身的英烈中,刘胡兰是惟一的一位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领导人题词的革命烈士。
    则天庙,位于城北5公里处的南徐村北面。它西傍吕梁山,东靠文峪河,是一处山清水秀的名胜地。庙宇坐北向南,规模不大,中轴线上从北到南有正殿、乐楼、雕像、山门;两翼建筑有偏殿、配殿、碑廊、鱼池、回音亭等30多间殿宇,占地面积约26000平方米。院内柳树成荫,花草遍地,以武则天的特定身份名扬中外,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梵安寺塔,俗称“上贤塔”,据《文水县志梵安寺》与《山西通志》记载,该塔建于1104年(北宋崇宁三年),但从塔上大量的绳纹砖看来,该塔唐代已有。梵安寺塔高42米,周长26米,为七级楼阁式砖塔。塔顶无塔刹,塔基无石砌根基,整座塔矗立在灰土平面之上,造型殊异,风格独特,世属罕见。在第七级上原有一座小庙,内供铁佛一尊。抗战期间,八路军常在庙内设嘹望哨,监视日寇行动,日军便毁掉小庙,盗走铁佛,拆掉塔内阶梯与阶层,使该塔变成了一座上下贯通的内空塔,至今塔身上当年战争留下的累累弹痕仍历历在目,成为日寇侵华罪行的历史见证。
    西峪口遗址,位于西峪口村。遗址内出土了大量石器、陶器、兽牙装饰品。孝义镇市楼,原建于清代,属砖木结构。该建筑高18.5米,占地76平方米,楼基与一层、三层系砖修,二层为砖木混合结构,周围有城垛式围栏,三层有平座,单檐十字歇山顶。据二层东北角石碑记载,1813年(清嘉庆十八年)曾对该楼进行过一次重修。
    狄青庙,又名狄武襄公祠,为北宋名将狄青之家祠。原由狄青次子狄谘率昆弟族人于1059年(北宋嘉四年)修建,1296年(元贞三年),狄青七世孙狄晖重修,1873年(清同治十二年)再次重修,1957年东西配殿不幸被拆除,仅剩正殿与山门。1994年狄家社村民集资对正殿进行了一定修葺,仍按原制立于八级台阶之上,三楹二柱,单檐硬山顶,檐前无斗拱,有插飞。廊下东西立碑石数块,其中狄晖所立《狄武襄公祠堂记》最为珍贵。
    石永村市楼,属明代早期建筑,木制结构,凭四根通天柱和十二根支柱支撑,高17米,占地110平方米。明三层,暗两层,二层有平座,曾供有佛像五尊,可惜曾遭毁坏。据碑文记载,1497年(明宏治十年),1714年、1776年、1798、1891、1984年,曾对该楼进行过六次维修和彩绘。
    麻衣仙姑庙,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是一座四合院式的群体建筑,占地1200平方米,正殿为单檐悬山顶,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偏殿为卷棚顶,面阔小三间,东西配殿各三间,进深三间,配殿南面各有看台三间,进深一间,乐楼面阔三间,进深一间,为卷棚顶建筑,钟鼓楼亦为单檐悬山顶,庙内共有碑八通。据碑文记载,麻衣仙姑庙始建于唐代,几经沧桑,旧迹早已不复存在。现存庙宇建于明洪武年间,后多次维修和彩绘。在1775年(清乾隆四十年)、1921年(民国十年)曾两次重修。
    东岩寺,现在仍存10幢旧碑,碑文中有该寺始建于东汉永平十年(公元67年)及当时建寺始末、山中风景描述的记载,对照史传白马寺的始建年代,认定东岩寺建寺比白马寺早一年,应为中国最早的佛教建筑。

 

责编:杨苗苗